近日,天津市气象局在持续优化城市内涝数值仿真模型方面取得新进展,开展了路网替管网的敏感性试验,解决了由于排水管网资料缺失而无法模拟城市内涝积水风险的问题,有力提升城市防涝技术业务支撑能力。这是天津市气象局以气象科技赋能城市洪涝灾害抵御与韧性重塑,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的排水设计和内涝预报预警气象关键技术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
为推动极端强降水预报向风险预警转变,天津市气象局研发大城市尺度“10米级”暴雨内涝逐时快速循环同化的数值仿真模拟技术,提出综合考虑河网、路网、管网和社区等城市下垫面空间差异性的“三网一面”数值仿真模块化计算方法,突破“大尺度暴雨模拟与评估能够兼顾时效性和高精度”的技术瓶颈,构建适用于沿海、沿江、山地、平原等多类型城市暴雨内涝仿真模拟平台。
天津市气象局还设计出适应气候变化及海绵城市建设需求的排水设计降水参数,基于长序列分钟级国家气象台站降水资料,推算未来50年到100年的极端降雨量,综合考虑不同积水深度下的交通损失和管网投资,确定雨水排除系统的最佳设计期,为排水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与此同时,为提升暴雨内涝立体监测与预报预警能力,天津市气象局采用“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基于物联网的城市积水监测系统,构建基于城市公共视频监测的城市暴雨内涝积水智能识别模型,实现城市暴雨内涝立体智能监测;将暴雨内涝数值仿真模拟技术与内涝数理统计预测技术、深度学习算法进行融合,实现精细化秒级内涝预报预警。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