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通过智能化技改孵化出的废水零排放项目,废水处理量可达每小时1200立方米,回收淡水约每小时1100立方米,每年回收淡水880万立方米,这意味着每两年就可以回收一个东昌湖的蓄水量。”12月6日,鲁西化工集团能源管理组组长刘丙敏指着废水零排放装置介绍。
记者了解到,鲁西化工集团废水零排放项目除了处理及回收废水、淡水外,每天还可产出作为流化床锅炉脱硫剂使用的钙泥15吨至20吨、作为氯碱化工原料使用的纯度达98%以上的氯化钠盐50吨至60吨,使用冷冻结晶技术每天生产芒硝100吨至120吨。“综合计算下来,这个项目每年可产生效益4550万元。”刘丙敏说。
抓好工业节水减排是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聊城建设节水型社会先行区的有效实践。近年来,聊城积极推行水务经理制度,在全市36家企业(单位)设立水务经理和专职水管员。同时,聊城鼓励企业开展节水技术改造、废水循环利用。目前,全市29家国家、省、市三级重点监控的高耗水行业用水单位已全部建成节水型企业。
聊城是农业大市。据统计,聊城以全国0.7‰的水资源,灌溉了全国4‰的耕地,生产了全国8‰的粮食,全国12‰的蔬菜。这正是聊城夯实农村水利工程基础,创新探索农业节水措施的硕果。
今年4月,位于聊城位山灌区三干渠下游的临清市金郝庄镇,穿越110多公里渠道的黄河水,通过400米长的喷灌机铁臂均匀喷洒在广袤麦田里。“在今年春灌工作中,位山灌区通过数字化手段赋能春灌供水工作全过程、全链条管理,使配水调水更科学、供水节水更有力。”聊城市位山灌区管理服务中心供水管理科科长张俊说。
抓好城镇节水降损是城镇水资源管理和节约用水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年来,聊城持续加强管网漏损控制,对管网运行状况实时监控、分区计量管控,有效降低管网漏损,主城区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从2018年的10.64%降至2023年的3.36%。聊城还持续推进城市中水回用,制定了《再生水利用管理办法》,编制了《再生水利用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了非常规水源配置利用统计报告制度。其中,茌平区实施“优水优用、分质供水”项目,利用城区老旧供水管网输送中水和雨洪水,市政杂用水全部实现中水替代,每年可压减地下水292万立方米。
“近年来,我市扎实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持续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节水工作在各领域取得显著成效。”聊城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会忠表示,聊城坚持践行节水优先方针,始终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聚焦“节水、治水、护水”持续发力,坚定不移走好节约集约发展之路,加快打造节水典范城市。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