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三峡生态环境创新中心自主研制的样机产品。(企业供图)
地下排水管网系统作为城市的“静脉”,其运行状况关系着市民有序生活和城市正常运转。12月26日,记者从重庆高新区获悉,该区入驻企业,重庆市三峡生态环境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下称“重庆三峡生态环境创新中心”)科研团队日前研制出“非满管高精度电磁流量计工程样机”,可对地下排水管道流量进行精准监测并提高利用率,这项科技成果在投入示范应用后将实现国产化替代。
重庆三峡生态环境技术创新中心成立于2022年2月,是环保类科创型企业和市级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围绕生态环境创新技术进行攻关研发,截至目前取得发明专利48项,实用新型专利55项,国际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项。今年以来,企业自主研发的内支撑管道检测机器人入选了本年度市级重大装备首台(套)应用推广目录,还有排水管道多通道自动采样器、手持式激光液位计、浪涌式固液分离机等一系列自主创新产品完成预研并形成样机,将在明年陆续投入应用。
“此次研制推出的电磁流量计产品,将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管道流量测量的准确性、稳定性及可靠性,为精准诊断发现排水管网的缺陷提供数据支撑。”重庆三峡生态环境技术创新中心科研团队负责人表示,目前市场上测量排水管道的流量计产品不仅维护频率高且准确度较低,而进口的排水管道电磁流量计则价格昂贵。
基于上述原因,重庆三峡生态环境技术创新中心决定自主研发这套非满管流高精度电磁流量计产品。从去年以来,该企业科研团队着手对非满管流速流量项目课题进行攻关。1年多下来,研发团队先后攻克管道局部扩径、流场紊乱等难点,通过测定上千个检测数据,最终在非满管流量测定算法上实现突破。
“对比现有的流量计产品,我们的产品可以将非满管流量的测量精度提高到3%以内。”重庆三峡生态环境技术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随着样机产品投入应用并进行后续调校,将逐步实现排水管道电磁流量计的国产化替代。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