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行业 > 深入把握厦门筼筜湖综合治理的思想精髓
深入把握厦门筼筜湖综合治理的思想精髓
发布日期:2024/12/27 11:34:10
    厦门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筼筜湖综合治理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发端。筼筜湖位于厦门岛西部,是岛内最大的人工湖。改革开放初期,厦门经济高速发展,筼筜湖周边集聚了大量工厂。湖区水环境恶化,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筼筜湖治理迫在眉睫。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筼筜湖综合治理,创造性提出“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的“20字方针”,指引厦门市逐步探索出一条协同推进“海域、流域、全域”生态保护修复、陆海统筹改善海域生态环境的有效实践路径。其中蕴含的思想精髓,至今仍彰显着跨越时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体现人民至上的发展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最能给老百姓带来获得感,环境改善了,老百姓体会也最深。”面对上世纪80年代“筼筜湖何时不再黑臭?”的市民群众之问,厦门市先后开展5期筼筜湖综合整治工作,探索湖区水环境生态修复创新治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和期待。生态文明人人有责,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为推动生态全民共治,厦门市建立湖区公园“市民园长”“市民湖长”管理机制,鼓励群众日常巡查,带动人民群众参与到湖区保护工作中。如今的筼筜湖已成为令人流连忘返的美丽湖景打卡地,成为厦门标志性的行政、金融、商贸、旅游、居住中心。筼筜湖综合治理,以造福人民的实践成果生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科学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为了谁、依靠谁、成果由谁共享的根本问题。

    坚持规范完备的法治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石,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可靠保障。“依法治湖”是“20字方针”的首要原则。一方面,以法治促进湖区保护全方位升级。从1989年市政府颁布《筼筜湖管理办法》,到后来的升级版《厦门市筼筜湖管理办法》,再到实施地方性法规《厦门市筼筜湖区管理办法》《厦门经济特区筼筜湖区保护办法》,厦门以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推进治湖。1994年获得经济特区立法权后,厦门制定了《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生态环境法治体系的逐步完善,为依法治湖奠定了坚实法治基础;另一方面,坚持制度创新和严格监管相结合,率先探索河长制雏形。早在筼筜湖治理之初,便明确了“市长要亲自抓治湖”的制度,并建立综合治理机制,为我国河(湖)长制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彰显尊重自然的科学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因自然而生,自然是人类生存延续的前提和条件。筼筜湖治理尊重自然规律,坚持科学理念,运用前沿技术,发挥专家作用,着力探索合乎实际、合乎科学的城市水域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之路。一方面,截污治理,科学防控湖区污染。厦门市坚持关口前移,先后关停、搬迁周边的电化厂等污染企业,对筼筜湖两岸的排洪沟口进行截污处理。同时在筼筜湖周边建设污水提升泵站和海水泵站,并铺设污水截流管道及污水压力管,逐步缩小污水合流区域。另一方面,创新技术,提升水体交换能力。创造“引潮活水”技术,通过建设西堤闸门和导流堤,利用自然潮差,引海水入湖、搞活水体,并构建智慧水环境管理平台,确保治理科学高效。

    内蕴和谐共生的辩证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治理必须遵循规律,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统筹兼顾,打造多元共生的生态系统。”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河湖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厦门市注重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久久为功清淤除杂,大力推进环湖30余条排洪沟清淤等工程举措,坚持每10年开展一次大清淤工程,始终保持湖水畅通流动。因地制宜,将淤泥用于填造白鹭洲、白鹭岛,修筑环湖步道,有效降低了环湖周边水土流失。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实践证明,强化辩证思维,把握当前和长远,统筹好人水和谐、多元共生,有助于推动水域治理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注重综合治理的系统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坚持系统观念是河湖综合治理的重要方法。筼筜湖是一个海水湖,污染问题表象在水里,根子却在陆上。筼筜湖综合治理注重陆海统筹、河海联动、系统治理,实施目标协同、部门协同、政策协同、区域协同、治理协同,统筹考虑水里和岸上、湖区和外海、污染和生态,统筹考虑治湖、治水、治海,深入打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攻坚战,一体化推进海洋生态保护。由点及线、由线到面、由面至体,稳步推进综合治理工作,推动生态修复从河湖向海洋、“海域”到“全域”的延伸,筼筜湖环境状况显著改善、资源功能大幅提升、生态系统全面优化,绘就人海和谐、共生共荣的美丽图景。

    (作者为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来源:千龙网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生态环境部部长:杜绝污水处理标准一刀切!
广州市河长办调研荔湾区河湖长制和海绵城市
呼和浩特出台管控办法 护航海绵城市建设
重庆水务发布2025年度“提质增效强回报
天津全面提升中心城区防汛排涝能力
三个维度看株洲如何建设“会呼吸的城”
《广东省河湖长制条例》出台 以法治护航河
驻马店市生态环境局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 守
闽清推进新一轮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
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以治水治林新成效更好
热点资讯排行
1阳泉市财政局下达省级补助资金 支持城镇排
2中国一冶城建公司海绵城市专利技术获奖
3湖北两校携手推出黑臭水体治理利器
4服务“全域海绵” 赋能城市之美——亚井雨
52024中国环博会深圳展 IE expo
6新型聚合物检测方法在防治水污染中的应用
7全球最大环保展慕尼黑IFAT中国系列子展
8告别“开膛破肚”,排水管网“微创术”了解
9六大主题分会聚焦水利行业热点,尽在9月4
10“数字巢湖”让流域水污染“标本兼治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