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奔腾,浩浩汤汤;北江蜿蜒,穿越群山;东江温婉,润泽两岸,三江共同汇流入珠江,以悠悠绿水滋养岭南大地,串联起青山翠谷与繁华城镇,成为绿美广东的生态引擎、灵魂脉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于广东而言,“绿水”是推进生态建设的资源禀赋,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十足底气。作为海洋大省,广东大陆海岸线长达4114公里,是中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水深200米以内的大陆架海域面积达17.8万平方公里,为海洋牧场绿色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广阔的空间。2023年,广东省海洋产业生产总值约1.88万亿元,占全国18.9%,连续29年稳居全国首位。
“在以新质生产力营造‘绿水青山’的新征程中,广东‘绿水’这篇大文章,完全可以浓墨重彩。”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徐晓霞如是说。
位于湛江雷州市覃斗镇的海威海洋牧场(央广网记者张顺鹏摄)
让“绿水”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提出:“要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广东样板上取得新突破,精准发力植绿护绿扩绿,持续用力减污节约降碳,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通道。”
数据显示,广东以占全国1.9%的国土面积,产生了占全国6.5%的水资源总量,水资源总量在全国排名第5。如何能统筹好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以“人水和谐”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赋能?对此,广东早已有先行先试、善作善成的布局。
近年来,广东省生态环境部门深入实施碧水攻坚行动,不断强化对重点国考断面的一线排查、驻点巡查、技术指导和水质预警会商督导,开展“保优增优”断面冲刺行动。截至2023年底,10个重点国考断面所在水体的重要一级支流,劣V类比例较“十四五”期初下降36.2%,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同时,广东深入推进近岸海域水质达优攻坚,实施珠江口海域攻坚行动,陆海统筹、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一河一策”推进入海河流总氮治理与管控,以河流入海断面总氮浓度负增长为目标,并谋划实施重点治污项目,带动源头削减总氮排放量。
汕尾红海湾经济开发区海边路(央广网记者张顺鹏摄)
“我们还制定了广东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指南,实施美丽海湾建设和海湾综合治理提质增效行动。开展省级美丽海湾评选,积极申报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打造具有全国示范价值的美丽海湾‘广东样板’。”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此外,广东积极抓好海洋生态环境监管,开展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推进建立长效监督管理机制。强化海水养殖生态环境监管,健全完善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执法协作工作机制,深入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在系列组合拳的齐齐发力下,近年来,广东海洋生态环境持续向好,2023年全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92.3%,为有监测评价以来最好水平。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连续三年达90%以上,生态环境质量走在全国前列。
放眼如今的南粤大地,处处秀水长青。河源万绿湖、东莞华阳湖、广州流溪河……星罗棋布的湖泊,纵横交错的河涌,构筑成广东如诗如画的“绿水”胜景。执生态环境保护之笔,广东正挥毫泼墨,勾勒出一幅幅“绿水”画卷,让绿色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也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广东经验”。
河源万绿湖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央广网记者张顺鹏摄)
推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 “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是可以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这不是一对矛盾的关系。生态环境保护不仅仅能够带来美好的环境,同时也能够转化为财富。”徐晓霞认为。
绿美广东,渔业先行。在广东海洋强省的建设进程中,渔业是重要的支撑之一。而论及广东渔业,又不得不提到在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方面表现亮眼的广州番禺。
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中心的番禺,区域内咸淡水交汇,潮流水丰裕,发展渔业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番禺积极依托渔业产业基础优势,以科创联盟,打造名优现代渔业产业园科技支撑平台、番禺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等重点项目平台为契机,大力发展名优渔业,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取得显著成效。
通过打造产业渔港、幸福渔港、生态渔港、人文渔港,番禺这一“鱼米之乡”在实现渔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渔区生态环境的高水平保护,持续增进渔民民生福祉。
为打造生态渔港,番禺区投入约18.6亿元实施渔港清澈、治水治污三年攻坚行动,新建4个净水厂将污水日处理能力提升至125.2万吨。坚持开展海岸保洁、海洋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保育,深入推进海鸥岛、大刀沙等美丽海岛、美丽江海岸、和美渔村建设,拆除渔港核心区一河两岸的棚房369栋并铺设污水管网,从源头解决了多年来渔民生活污水直排河涌的问题。
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推进,让番禺真正借助“绿水”资源走上致富大道。截至目前,番禺渔业养殖面积54393.15亩,总产量14.9万吨左右,名特优品种产量超过7.8万吨,年产苗种超6亿尾。三年来,番禺渔区覆盖的5个镇街GDP较2021年增长15.7%,其中渔业产值增长14.6%、年产值达39.3亿元。渔港经济区的建设,则促进了渔区群众的转产转业,带动了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增加,番禺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5万元,连续6年位居广东省第一。
为进一步推动渔业产业向高效、绿色、智能方向发展,2024年12月21日,广东年鱼营销之2024广州名优渔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暨大湾区(番禺区)绿色渔港建设发展研讨会在番禺举行。活动现场发起《“绿美广东·绿色渔业”倡议书》,其中提到树立生态优先理念、推行健康养殖方式、建立行业标准体系、推广绿色健康产品、鼓励绿色科研投入、强化行业交流探讨、彰显绿色渔业担当与影响共7项内容,倡导广大渔业从业者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番禺绿色渔业发展的资源禀赋在珠三角、大湾区有着普遍性,因此,其推动产业实现绿色发展的实践探索和经验做法也有可比性、推广性和可借鉴性。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对发展绿色渔业、助力绿美广东建设的倡议给予充分肯定、全力支持。”徐晓霞表示,绿色渔港,未来可期,希望水产行业各界加快探索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力争以番禺之先行先试,渔业之绿美发展,影响和促进更多区域、更多产业齐头并进,推动一枝争春到满园春色,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作出更多求真务实的贡献。
生态环境的高水平保护,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保障。以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深化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重要抓手,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蓝图中,“绿美广东”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