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省上饶市大坳水库,一套先进的一体化智能监管体系正高效运转。
记者看到,高空瞭望设备时刻俯瞰着库区的每一寸水面,电子围栏阻拦非法船只和人员擅自闯入水源保护区,预警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水质变化,一旦水质指标出现异常,便即刻发出警报……这些智能化的监管手段,为饮用水安全筑牢了坚实防线。
2024年,江西在水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持续推进数智赋能,成果斐然。
这一年,江西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7.7%,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好于Ⅱ类水体比例攀升至91.7%,同比上升4.6个百分点。鄱阳湖区总磷浓度剔除自然因素影响后,下降8.5%。长江干流10个断面和赣江干流33个断面稳定保持Ⅱ类水质。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
“近年来,我们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保护体系,开启了水生态保护的全新篇章,为后续一系列创新治理举措奠定了坚实基础。”江西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与流域监管处四级调研员熊武腾向记者介绍道。
科研力量成为江西水生态保护的有力支撑。依托院士团队,江西深入开展鄱阳湖总磷污染源解析与成因课题研究。科研人员历经大量实地监测、细致数据分析,精准剖析“三区”“五河”的污染物来源,构建鄱阳湖流域污染源强网格,并制定分时分区的污染源控制与削减目标。最终形成鄱阳湖水生态环境基础数据库、鄱阳湖氮磷污染源解析研究报告等8项成果,为鄱阳湖总磷精准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让治理更具针对性。
智能监管为江西水生态保护装上“智慧大脑”。在市级饮用水水源地,以上饶市大坳水库、赣州市第二水厂为典型代表,建成了集高空瞭望、电子围栏、预警监测、水质综合毒素生物预警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监管体系。该体系实现了对水源地24小时不间断监控,一旦出现异常状况,能迅速发出预警。同时,“远程+现场”的视频检查模式也得到广泛应用。工作人员可在线查看现场情况、询问水污染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实时进行水质快检,发现问题后及时反馈整改要求,显著地提升了监管效率,有效解决了传统监管中人员不足、点位分散等难题。
江西大力推动水生态监测设备升级改造,全省11个设区市均已配备浮游生物人工识别与自动识别监测所需全部设备,4家实验室具备流量无人船航测能力,1家实验室建成水质污染物通量监测能力,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
此外,江西省水环境问题处理闭环管理系统及江西水环境APP的开发运用,实现了数据采集、预测预警、污染溯源、辅助决策等功能一体化,构建起高效的水环境数字化管理业务体系。
江西还积极与周边省份开展合作,推动实施赣粤东江、赣湘渌水、鄂赣长江、赣皖长江跨省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同时,省内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也稳步实施,截至目前,江西省财政累计下达补偿资金21.56亿元,用于支持各地流域补偿机制建设,实现区域间协同保护与发展。
据介绍,今年,江西将继续每日密切关注水质自动站、工业和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汛期污染等超标预警信息,做到早发现、早应对、早处置,确保全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国家考核要求;围绕汛期污染排查、黑臭水体整治、开发区污水收集处理提升专项行动等,深入开展碧水提升攻坚行动。
来源:中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