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四川省公开挂牌的7个水土保持生态产品项目已全部完成交易,交易额超过1300万元,标志着四川在水土保持工作上取得了新突破。
不仅如此,记者从四川省水利厅获悉,2024年全省203个国考断面全部达标,31个国家级水量分配考核断面、22个国家级重点河湖生态流量考核断面全部达标,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在过去一年里,全省近5万名河湖长开展巡河问河180万余次,推动整改问题3.9万余个。也正是在河湖长制的推进之下,射水河、邛海等4条(个)河湖纳入2024年全国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全省累计建成73条幸福河湖,花溪河、沱江雁江区段更是入选水利部2024年幸福河湖优秀案例。
水土保持工作方面,2024年,四川实施了70个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和2条增发国债小流域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07平方公里,并编制完成了《四川省2023年水土保持公报》。根据该公报显示,全省现有水土流失面积10.39万平方公里,较2018年减少0.91万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提升至78.88%,实现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下降”。
除了针对河湖水环境进行管理以外,四川也持续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市民群众喝上放心水、健康水的第一道关卡,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24年,四川完成了69个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评估,建立长江流域57个、省内171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管理名录。
同时,四川组织完成了第三次水资源调查评价和地下水资源监管要素调查评价,初步核算全省地下水可开采量约146亿立方米。在国家130个重要地下水监测站的基础上,补建32口监测井填补监测“空白”。
依托于水资源管理的显著成效,全省农村供水工作也取得新进展。通过推行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供水管理模式,四川正推动农村供水企业化专业化管理。目前,全省有78个县基本实现县域统管,占有农村供水任务的178个县的43.8%。
同时,省水利厅指导2.13万处集中供水工程规范化达标、554处千吨万人供水工程实现标准化达标,达标率分别达到100%、82.3%,青白江区等8个县(区)达到水利部县域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标准。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