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燃气、桥梁、供水、排水、热力、电力、电梯、综合管廊、输油管线等,是维系城市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生命线”。我市今年启动建设哪些城市生命线工程?具体是什么内容?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24条隧道建设安全运行预警体系
“今年城建计划明确,扬州市级将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一期)建设,计划2026年年底完工,总投资14963万元,今年计划投资将在4500万元左右。”市住建部门同志告诉记者。
据了解,今年计划实施的市级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一期)建设,将围绕“综合监管+智慧监测”的总体思路,按照相关方案对燃气、供水、排水、道路、桥梁、地下管线、隧道、照明、供热等场景进行打造,开展各场景智慧监测设备布设、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等工作,并推进区县级监管系统建设,同步还将对全市24条隧道开展安全运行预警体系建设。这一工程项目由市住建局牵头负责,市数据局、市城控集团、市大数据集团、邗江区、广陵区、扬州经开区、生态科技新城、景区等配合实施。
各县市区将实施一系列工程
“各县市区也将加大投入,建设城市生命线工程,总投入达7000多万元,今年计划投入5000多万元。”市住建部门同志介绍。
江都区将建设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完成城市建成区智能监测设备布设,今年投入1000万元,力争明年年底竣工。同时投入200万元,实施道路塌陷隐患排查及整治工程,将对39.1公里道路进行空洞雷达检测。
扬州经开区将实施道路塌陷隐患排查及整治工程,使用探地雷达对90万平方米道路进行地质检测,提前发现地下空洞,同步对存在塌陷隐患的节点进行治理。
邗江区、广陵区、景区、生态科技新城等也将投入资金,实施道路塌陷隐患排查及整治工程,对辖区内部分道路进行隐患监测排查并整治。
科技赋能打造风险立体化监测网
“实施城市生命线工程,就是要通过科技手段,让城市基础设施安全风险可防可控。”市住建部门同志介绍,今年计划实施的市级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一期)建设,将用数字化的手段,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搭建风险立体化监测网,对城市各类设施实施实时检测,及早发现问题、及早解决问题,从而有效提升城市安全的保障能力,确保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运行,为城市安全发展保驾护航,加快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来源:扬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