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浙江省衢州市灵山港沿线官潭村,绿树成荫、山水相映、碧水绕村,目之所及皆是灵动生机。灵山港在这里“舒缓”地转了一个大弯,映照出四周的山峦,美景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拍照打卡。
“听说灵山港‘拿下’全国第一,就专门收藏‘龙游通’APP上的亲水圈服务指南,依图找到每个打卡点,和朋友一起感受江水、微风带来的惬意。这里的一个个村落,真的是各有各的风景,各有各的美丽。”不少游客赞叹道。
灵山港是全国首批“幸福河湖”建设试点,在2024年全国首批7个幸福河湖项目建设成效评估结果中,灵山港作为浙江省唯一入选的河流,评估结果位列全国第一。
在浙江省,波光粼粼的河湖映衬着人们向往的幸福生活。近年来,浙江省深化河湖长制,推进全域建设幸福河湖,围绕构建“八带百廊千明珠万里道”格局持续发力,在夯实防洪保障、维护河湖生态健康的同时,打造文化之河、开放之河、富民之河、智慧之河。
全域建设
2023年7月25日,浙江以年度1号总河长令的形式发布《浙江省全域建设幸福河湖行动计划(2023—2027年)》,正式开启全域建设幸福河湖行动。
什么样的河湖,称得上“幸福”?
浙江以河湖长制为笔,勾勒水、景、产融合发展图景,让河湖可亲、可感、可用,切实造福于民。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千年前,诗人孟浩然乘舟停靠在杭州建德新安江畔,写下《宿建德江》流传至今;千年后,新安江水悠悠薄雾依旧,发生改变的是,推开薄雾所见之江岸,美丽乡村里游人如织、乡野民居变餐厅民宿、现代农业林田遍野……
“建德江即新安江,是建德市的母亲河,也是建德市全域幸福河湖建设的主轴。”建德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建德市以河湖长制为抓手,依托总河长令高标准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打造“山居水生活·泊梦新安江”的幸福河湖典范。同时,依托河湖长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联动,开展110联动值班等,完善河长制考核、培训、督查问责机制,加快河湖长制提档升级。
行制度力量,护幸福河湖。浙江依托河湖长制,各部门协同、各流域共治,各地创新机制、标本兼治,“下河”治污、“上岸”播绿,全力守护河湖健康生命。
浙江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河湖长制工作,组织召开省级总河长会议,签发关于一以贯之深化河湖长制的总河长令,高位推动河湖长制工作。各级人大、政协主动作为,省人大组织开展《浙江省河长制规定》执行情况检查,省政协组织开展“打造全域幸福河湖,推进美丽浙江建设”委员视察活动,有力助推河湖长制工作落实。全省还深化“河湖长制+”工作机制,与公安、检察等部门联合协作,加大涉水领域联合执法力度。2024年,共开展涉水联合执法行动237次,立案查处各类水事违法案件612件,办理涉水领域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39件、公益诉讼案件27件,追缴生态环境赔偿损害金1433万元。
全省深入实施“碧水行动”,推进八大水系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八大水系总体水质全部为优,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99.6%,在国务院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中排名全国第一、连续第9次获得优秀。不少地区生态系统得到恢复,生物多样性不断增加。在北苕溪,“新朋友”苕溪鱲首次露面;在钱塘江,珍稀珍贵物种松江鲈、胭脂鱼也开始频繁出没。
共治共享
如何因地制宜彰显特色,把河湖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让每条河湖都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我们这里依水而居,游客很喜欢,既有江南水乡的韵味,又有绍兴传统民居的特色,200多年的老台门,走马楼上有12种雕花……”绍兴仓桥直街附近的花筑·印岩寓庐民宿老板何成荣说。民宿窗外,浙东运河(绍兴段)静谧流淌,宛如一条玉带,轻柔地环绕在这座沉淀着岁月印记的城市。偶尔有船只经过,汇成一幅安详的图景。
“这间屋子是越医名家何廉臣的故居,前几年政府对屋旁河道进行治理,河水变清了,环境变美了,我开了这家具有中医文化元素的民宿,希望能借此弘扬中医文化。”何成荣满怀憧憬地说。
穿城而过的浙东运河(绍兴段)位于中国大运河最南端,在悠悠2500载岁月中,奠定了绍兴古城的灵韵根基。2024年,浙东运河(绍兴段)入选水利部首批全国幸福河湖优秀案例。
“我们大力推进高品质水美乡村、城乡亲水节点、滨水绿道建设,浙东运河沿线新增滨水绿道30公里、亲水节点78个,15分钟亲水圈覆盖率达85%以上。”绍兴市水利局河湖长办负责人张寅介绍,依托浙东运河主线打造水上旅游矩阵,迎恩门水街、黄酒小镇、柯桥古镇等浙东运河滨水经济带初具规模,书圣故里、鲁迅故里等文化历史街区紧密联通,不断释放文旅融合新动能。
开放共享的水域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风景正在浙江串珠成链、连线成网。2024年,全省累计建成幸福母亲河31条、高品质水美乡村264个、城乡亲水节点616个、滨水活力岸带732公里、“野能游”天然泳场50个,“15分钟亲水圈”达85%。浙江还联合高德地图发布“浙里河湖亲水圈地图”,市民还可通过公共媒体、自媒体、手机移动端等多种渠道,直观感受幸福河湖建设成果,增强体验感。
各地依托河湖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滨水旅游康养、水上运动、优质水产业等多元业态,打造杭州京杭运河水上游线、宁波三江夜游、“中国古镇看嘉兴”运河古镇游等运河主题旅游精品线路,农夫山泉、哇哈哈、千岛湖啤酒等水饮料产业有序发展,有力支撑区域经济发展,带动百姓增收致富。
随着“幸福河湖”创建的提档升级,一条条承载乡愁、传承文化、造福人民的“幸福之河”,构筑起百姓宜居宜业幸福网,出门就是公园,开窗即是风景,成为浙江“大花园”流动的底色。
滴水“生金”
浙江将水生态价值转化工作列为年度五大重点改革之一,持续丰富河湖生态产品,积极推进水资源价值活化、用水权价值实现、河湖生态价值转化,发布《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实施方案》,鼓励、引导各地通过村集体和社会资本合作、特许经营权转让等方式,引入市场力量发展滨水文旅及水上运动业态,提升亲水圈“自我造血”能力。
2024年初,湖州安吉成功完成全国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开启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全新实践。交易产品黄浦江源石门坑生态清洁小流域河垓区块6年的经营权,在线上交易平台被竞拍出3328万元的高价,用于滨水漂流、民宿、露营等新业态发展。
“竞拍所得会存入交易专项账户,专门用于水土保持功能巩固提升和村民增收。”章村镇河垓村驻村第一书记邱军介绍说。
除了创新推出水生态产品,浙江还联手金融机构,加速盘活水资源的“隐形”价值。
水系直通村里,与老房子、卵石路、月季花交织成一幅江南水乡新美景。每到节假日,衢州常山县新昌乡郭塘村都会迎来一波又一波的游客。郭塘村之所以能“甩开膀子”扩大产业,得益于“水美”幸福河湖贷。
“之前我们村集体资金短缺,现在有了‘水美’幸福河湖贷,我们心中底气更足了。”郭塘村党支部书记张荣说。“今年月季面积不断扩大,村里还发展了丝瓜络、葡萄种植、养殖产业等,预计经营性收入可达到3000万元。”
作为衢州市幸福河湖贷试点,郭塘村集体依托幸福河湖水资源优势,向县农商银行贷款200万元,这是全国首笔发放的“水美”幸福河湖贷。贷款主要用于村里实施水系连通治理工程,为壮大月季花卉支柱产业提供用水保障,带动“水利+”产业发展。幸福河湖贷助力打造水美网红村。2024年以来,郭塘村已经接待游客2万多人(次),“水利+”产业带动全村人均增收3000元。
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打开了“两山”转化的新通道。从“一水共护共享”到“一域发展共富”,一幅人水和谐的美丽图景正徐徐绘就。
浙江将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优先的路子,持续打造安全、生态、宜居、富民、智慧的全域幸福河湖。到2027年,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水生态环境更加和美,水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水安全保障更加牢固,水文化供给更加丰富,基本建成全域幸福河湖,为“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提供坚强河湖支撑。
来源:中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