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生态环境局开发区分局坚持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突出系统化、项目化、智慧化“三化”治水模式,实现水环境质量高位改善,四个国省考断面优Ⅲ比率100%。
“智慧化”治水,数字赋能强监管 全面掌握开发区重点污染区域水质现状。一是依靠在线监控平台。紧盯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充分发挥水质监测系统的“哨塔”作用,对31家在线企业的污染源排放点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预警。二是加密人工检测频次。每周对市控断面开展2到3次手工加密监测,及时掌握水质管理全流程数据,手工分析氨氮、总磷、总氮、COD等4项指标数值,通过现场采样、分析研判、追根溯源等方式提供科学准确数据支撑,为后期河流水质治理提供保障。三是快检应急初判断。采购装备的水质简易检测包,方便现场检查时通过水质耗氧量的快速检测,判断水质被有机物污染的程度,下一步是否安排专门检测人员采样送实验室详细检测提供客观判断。
“系统化”治水,科学整治控源头 全面摸排开发区重点污染区域水污染防治突出问题。一是强化日常巡查。聚焦重点涉水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对涉水企业开展排查60余次,建立企业污水、雨水管网台账,督促企业定时清理雨水、污水管道淤积物,保障水流畅通,防止污水倒灌。二是立足现场实际。依靠无人机巡查、人工徒步、现场走访等方式,完成辖区内146个入河排污口溯源工作,形成“一口一策”管理清单。三是深度巡查范围。由断面达标负责人牵头,定期开展断面周边巡查,研究会办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第三方开展每周2次覆盖全区支流河道巡查,及时消除隐患,确保河道管理无死角。
“区域化”治水,精细施策抓落实 近年来,开发区紧密围绕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及精准攻坚“333”行动方案建设要求,开展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一、二期排共查市政雨污水管网230km,居民小区30km,累计投入资金1509万元,完成五个达标区建设。三期工程总投资1869万元,目前已完成管网清淤检测250km,错混接点改造12处,管网破损点修复5处。达标区建成后,将有效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打通城市地下“毛细血管”,提升城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
来源:连云港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