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呈贡区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因地制宜开展雨水收集和利用,改善城市水环境,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全面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能够自如地“吸纳”和“调节”雨水。在雨季,它能够吸收和储存大量的雨水,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防止内涝;在旱季,它又能将储存的水资源释放出来,供植物生长和市民生活使用。
在昆明市中华小学白龙潭校区二期,学校把海绵城市理念与建筑、景观、给排水等专业充分融合,在校区内建设了下沉式绿地、透水混凝土、渗透沟、渗透渠、雨水花箱和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优化雨水的渗透、滞留、净化等环节,构建了一套高效、可持续的雨洪管理体系。
昆明市中华小学副校长陈继太: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构建了完善的排水系统,从源头消减降雨径流,减轻下游排水系统的压力,提高了校园及周边区域的排水安全保障程度。”
呈贡文体活动中心的室外广场都是用透水砖铺就,雨水能够迅速渗透到地下,防止路面湿滑和积水。广场两旁的下沉式绿地和雨水花园,不仅美化了环境,更通过植物的自然净化作用,将雨水转化为清洁的水源,供活动中心内的植物和景观使用。当海绵设施收集水量超过设计蓄水深度后,通过溢流口排至周边市政雨水管网。
中铁广州工程局昆明呈贡广工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舒军:
“合理利用地形开展雨水收集利用,自然净化处理雨水中的污染物,减少进入城市水体的污染负荷,改善城市水环境,消减泥沙冲击,保护流域生态环境。”
与此同时,在呈贡区洛龙河春融东路至洛龙湖段,已经完工的河道整治、景观改造及综合整治也都融入了海绵城市理念,通过透水铺装、植被缓冲带等建设,有效过滤雨水中的污染物,减少面源污染,改善河道水质。
呈贡区水务局规划建设科科长马运福: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不仅提升了河道的防洪排涝能力,还改善了水质、恢复了生态环境,促进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提升了景观品质和居民生活质量,为城市带来了显著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2022年以来,呈贡区积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以“1+8+N”模式全域系统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采取“渗、滞、蓄、净、用、排”六要素措施,按照马料河、洛龙河、捞鱼河等8个径流汇水分区海绵城市达标建设系统要求,高位统筹推进海绵型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与广场、公园与绿地等N个项目建设,综合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和人居环境品质。截至目前,呈贡区海绵城市建设达标排水分区总面积为23.17平方公里,占建成区面积的比例为51.11%。区内沐春湖、泛春湖水环境整治及生态建设项目,以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统领片区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问题,荣获2024世界景观建筑大奖。
来源:呈贡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