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聚力项目提升开创强省会建设新局面”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8场,市生态环境局专场。介绍济南市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情况和2025年围绕“项目提升年”要开展的重点工作情况。
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钱毅新介绍,2024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聚焦“项目深化年”工作要求,全面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维护环境安全和生态系统稳定,积极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过去的一年,全面完成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满意度不断提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画卷正在泉城大地徐徐展开。
一年来,美丽济南建设稳步推进。坚持生态优先,出台美丽济南建设实施方案,累计获评国家、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个,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成果居全省前列。注重系统治理,开展黄河流域大排查大整治攻坚行动,对217处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开展溯源整治。加大保护力度,连续8年开展“绿盾”强化监督行动,对全市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生态破坏问题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全市生态质量保持稳定,濒危物种黄河刀鱼再次现身黄河流域济南境内。
一年来,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向好。“天蓝”的底色更加鲜亮,48家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完成源头替代,提前完成省定1842台国一及以下非道路移动机械淘汰任务,全市31家企业完成环保绩效提级,数量并列全省第一。全市PM2.5浓度降至36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5.3%,PM10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同比增加30天。“水清”的成效稳中有进,强化水污染隐患排查整治,消除水污染隐患350处,推动完成北大沙河、锦水河“一河口一湿地”建设,全市16处城镇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00%达标,水环境质量指数连续三年全省第一,小清河(济南段)水质改善工作获评全省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土净”的底线持续守牢,完成212个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审,加大14个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修复力度,完成201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对105处已治理农村黑臭水体实施长效管控,全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一年来,生态环境安全屏障不断筑牢。守好环境安全防线,建立完善生态环境与应急管理、消防救援部门合作救援机制,编制完善6个流域“一河一策一图”环境应急响应方案,推进核与辐射规范化安全管理,全市环境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强化固体废物监管,持续排查治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污染,危险废物综合处置能力提升至17.8万吨/年;纵深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在省评估中获“好”等次。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整改三轮7次中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284项;加强信访投诉件办理工作,办结率100%。
一年来,服务高质量发展更加精准。优化环评服务,探索环评和排污许可“一窗受理、一次办成”,审批时限较法定时限压缩三分之二以上,35家企业实现“两证齐发”,全年审批建设项目839个,累计完成1152个重点项目环评,保障610个项目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推进普法帮扶,创新开展“配餐式”普法、“点餐式”顾问服务,开展普法培训活动55次;持续推进柔性执法,积极落实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办理从轻、减轻和免除行政处罚案104件。发展环保产业,谋划实施2024年度生态环境治理项目1206个,两个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项目(EOD)入选省级环保金融项目库;完成第三个履约周期全国碳市场配额清缴,推动碳排放权交易量达210.46万吨,第二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省终期评估荣获优秀等次。
一年来,环境治理水平持续提升。创新监管方式,探索建立执法、管理、监测监控、网格化有机结合的“大执法”格局,非现场执法比例41.4%、同比增加13.8个百分点。创新管理体系,建成智慧生态黄河平台,涵盖水环境、大气环境、污染源监管等11个应用系统,被评为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典型应用案例,获批全国一体化生态环境大数据体系建设试点;规范组织网格巡查,发现并协调解决问题线索3万余个。提升监测能力,建立“一总多分”市级多场所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12个区县实现监测能力全覆盖;开展在线监测数据异常情况智能分析,推送并解决报警信息1.4万条;认真组织开展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督监测,累计监测数据10万余个;开展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维问题专项整治,复查复核在线监控设备1300套。
来源:中国山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