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以下简称临平区)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积极探索“AI+污水处理”新模式,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环境治理,助力企业实现降本增效、节能减排,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走出了一条“绿色智治”的新路径。

图为“Ai+污水处理”远程界面。杭州市生态环境局临平分局供图
AI赋能,让污水处理更“聪明” 污水处理是企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一环,但传统的人工运维模式往往存在管理精度低、成本高、效率低、达标难等问题。临平区瞄准这一痛点,引入AI技术,为企业装上“智慧大脑”,让污水处理从“人治”走向“智治”。
以临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诺邦无纺布为例,这家企业曾因废水产生量大、处理成本高而头疼不已。尽管投入近千万元改造污水处理设施,但效果始终不尽如人意。引入“AI+污水处理”模式后,企业实现了无人化水处理设施,生产污水循环利用,废纤维和污泥全部资源化利用。在AI的助力下,系统后台能够依据水质、水量以及工艺条件的变化,进行智能决策和智慧运行。一旦检测到液位数据上升,便可以根据提前设置好的指令,配比药剂并进行投放,全程无需员工进行二次操作处理。
“我们引入‘AI+污水处理’模式后,实现了无人化水处理,生产废水做到循环利用,平均每年实现污水资源化超24万吨、固废资源化超600吨、废水减排13.6万吨,减少用人11人”,诺邦无纺布相关负责人李海洋介绍。AI技术的应用,不仅让企业实现了降本增效,更让环保治理迈上了新台阶。

图为诺邦无纺布水处理中心。杭州市生态环境局临平分局供图
算法驱动,让能耗优化更“精准” 除了智能运维,临平区还通过AI算法优化污水处理能耗。与科技公司合作开发的“排水量—峰谷电价”耦合算法,结合储能装置与智能变频技术,将60%以上的高耗能工序转移至谷电时段,综合电费节约率达32%。2024年,全区共利用谷电2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40吨。
“AI技术的应用让我们在环保治理上实现了质的飞跃,运行成本每年节约100余万元,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升了生产效率。”诺邦无纺布相关负责人李海洋感慨道。
模式推广,让绿色转型更“广泛” 临平区依托环保助企服务、全要素排查等工作,将“AI+污水处理”模式推广至食品、化工、无纺布等重点行业。2024年,这一模式共助力企业处理污水150万吨,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2200吨。
一家蜜饯厂负责人张华强表示:“AI污水处理的应用让我们的水质百分百达标,不仅解决了环保难题,还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成本。”这一模式的广泛应用,不仅提升了企业治污效能,也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作为杭州制造业的重要集聚区,临平有不少企业面临着污水处理成本高、达标难的双重压力。为此,杭州市生态环境局临平分局积极探索AI技术应用,在开发区、大运河科创城等试点“AI+污水处理”模式,推广应用至首批食品、化工、无纺布等重点行业。
据统计,这一模式共助力企业年均污水处理成本下降41万元,年均化学需氧量减排2200吨。
从“人治”到“智治”,从“高耗能”到“低排放”,临平区用科技赋能环境治理,为企业降本增效,为生态增绿添彩,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来源:中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