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4年度浙江省海绵城市示范性工程典型案例公布,张山雷医院西侧景观改造工程、桂语听澜苑两个项目纳入省海绵城市重点项目清单。
调蓄河道、透水铺装路面、微型生态湿地、下凹式绿地……记者昨天在兰溪市张山雷医院西侧景观改造工程看到,“海绵”巧思融入到了工程建设的方方面面。
海绵城市是一种形象的表述,也被称为“会呼吸的城市”,顾名思义就是让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海绵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城市良性水循环,确保水生态安全。
张山雷医院西侧景观改造工程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绿化面积2.1万平方米,在建设时综合运用“渗、滞、蓄、净、用、排”多种技术,具有调蓄、生态系统修复、水质净化等功能。该项目不仅是一项城市美化工程,更是城东片区水网系统中的重要节点,串联南北水系,使得整个城市水网系统更加完善,有助于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有效防治城区内涝问题,为市民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记者实地走访发现,平平无奇的透水路面其实是个多层“夹心”饼干,透水砖下面排布着粘接层、无砂混凝土层、小砾石层和大砾石层。“与普通游步道相比,这里的游步道使用透水铺装,在下雨的时候可以快速吸水,多余的部分通过净化后流进河道,既解决道路积水问题,也满足植物生长需要,一举多得。”项目负责人介绍道。
被视为公共景观的绿地,同样暗藏玄机。工程巧妙设置下凹式绿地进行雨水调蓄,绿地的地势要低于路面,让“水往低处流”,利用开放空间承接和贮存雨水,达到减少径流外排的作用。
从湖泊水系到住宅小区,一个个示范项目将海绵理念转化为触手可及的城市景观,让广大群众真切感受到生态治理带来的生活品质提升。桂语听澜苑、春风溪语、保集江湾壹品苑运用透水铺装、下沉绿地、雨水收集回用池、生态沟等海绵设施;金角滩公园则充分保留和利用农田、河滩等自然透水下垫面,整个公园极少设置雨水口、排水沟等人工设施,将绝大部分雨水自然汇集、自然下渗,在建设亲近自然公园的同时,较好融合海绵城市理念。
近年来,兰溪坚持因地制宜,持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通过实施张山雷医院西侧景观改造工程、桂语听澜苑、春风溪语、保集江湾壹品苑、金角滩公园等示范项目,打造“会呼吸”的城市生态体系,实现内涝治理与景观提升双赢,进一步提升城市承载力、宜居性,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来源:兰溪市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