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记者从市海绵专班获悉,大庆市海绵建设项目复工率100%
在卧里屯地区排水改造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在对道路路沿石进行检查与更换。项目监理负责人甄春华介绍,龙凤区厂区地区、卧里屯地区、乙烯地区排水改造工程为大庆海绵城市建设管网泵站类项目之一,包括雨水管线、污水管线的改造和更新工作。目前,龙凤区厂区地区、乙烯地区排水改造主体工程均已完工,卧里屯地区剩余部分管线更新预计本月底全面完成。
在萨尔图区东风新村南部区域雨排维修改造工程项目现场,施工方正对土壤层进行观测。“项目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整体工程仅剩附属设施中的一个排水点位,只需几天工期。4月8日复工以来,我们已将土壤表层打开,只等土壤层完全解冻全面施工。”项目施工方负责人穆春龙说。
大庆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共118个,涵盖海绵型水系、道路、公园绿地、管网泵站、建筑和小区、管网排查及修复、GIS平台建设与监测设施等8大类。截至目前,海绵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项目88个。“复工项目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工程完工准备验收手续的;一部分是绿化、路面修复或者因天气原因导致部分工程未收尾的。”市海绵专班相关负责人介绍。
作为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中纬度最高的城市、黑龙江省唯一的海绵城市示范城市,大庆全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让城市“能喝水、会呼吸”。经过项目建设高位推进、相关法规不断完善,已取得了明显成效——
海绵管理体系健全完善,长远管控办法已经成熟。“海绵城市智慧监测管控平台”已搭建完成,健全并实施立项、审查、验收、运维、考核等全过程管控体系,部门责任、办事流程全部予以明确,“6项技术导则+2项技术手册+4个地方标准+1个省级标准”的“6241”技术体系构建完成。
标本兼治施策惠及民众,城市内涝治理成效显著。历史内涝积水区段100%消除,内涝防治标准整体达到了10年一遇,15%的城市建成区达到了30年一遇,成功应对2023年“8·21”和2024年“6·13”极端天气暴雨;整治城区8个内湖、37个外湖,同步实施湖泡联通,增加城区及周边调蓄能力约500万立方米;建成西苑、凝香园等一大批源头示范项目,建设雨水花园、下沉绿地等源头海绵设施25万平方米,源头项目实现“小雨不外排、大雨错峰排、暴雨提前排”。
雨水资源利用取得突破,循环利用模式探索建成。除主要依靠湖泡收集周边雨水、经净化处理后用于绿地浇灌外,建成了大庆油田机关生态园、实验中学附属学校、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等一大批雨水收集利用项目,实现园区、学校雨水资源利用零的突破,打造了“大雨多用、小雨少用、没雨可用”雨水循环利用“大庆模式”。
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强化,湿地河湖生态修复有效实施。投入3亿多元开展乘风湖、黎明湖、三永湖、青龙湖清淤扩容和生态恢复,建设万宝湖、明湖、三永湖等城市湖泡公园;投入6亿多元实施龙凤湿地、库里泡生态湿地、安肇新河保护项目,恢复滨水缓冲空间;中心城区基本实现雨污分流,城市水环境有较大优化,建成区黑臭水体100%消除且连续三年未反弹。
目前,大庆已联合国内知名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了大庆湖泡雨洪调度研究、含油污泥和湖泡底泥的资源化利用研究、海绵城市建设成本效益评估等六个海绵课题研究和技术攻关,力争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高纬度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经验。“今年是大庆海绵城市三年示范建设的收官之年,我们将全力做好迎检工作。”市海绵专班相关负责人说。
来源:大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