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时节,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中心城区的凤凰湖公园内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在负责公园项目建设工作的烟台凤凰文旅工程技术部经理张双天眼里,这里不仅生态环境好,道路还会“喝水”,下大雨时路面没有积水,有的路面甚至是“瞬干模式”。
“在凤凰湖公园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了以防洪为主要功能的小Ⅰ型水库——凤凰湖,同时,还对公园进行海绵化改造并建设了总面积约5.9万平方米的海绵设施,采用透水铺装、下沉绿地等综合措施,构建了集雨水收集、传输、调蓄等功能为一体的海绵型休闲公园雨水系统,有效削减了逛荡河下游径流汛季峰值,周边居住环境品质大幅提升。”张双天介绍。
凤凰湖公园项目是烟台市打造城市绿肺和市区蓄洪防汛的示范样板,也是该市创新打造海绵城市建设示范样板的重要成果。“自2022年入选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以来,烟台市采取市级统筹、示范引领、政策支持等方式方法,系统化全域推进打造海绵城市建设示范样板,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烟台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4年底,烟台市共有市级海绵城市示范项目205个,总投资66亿元,中心城区建成海绵城市达标面积234.8平方公里,建成区达标面积达55%以上。2025年,该市全面推进11个示范片区建设,将新增海绵城市面积15平方公里。这为3年示范期满迎检验收的顺利通过打下坚实基础。
“山海岛城河”兼具的烟台,为何要打造海绵城市?
“让每一滴水都物尽其用,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初心所在。”该负责人介绍,烟台作为滨海城市,70%的降水集中在夏季,2020年城区公园绿地透水性铺装率不足30%,雨季80%的地表径流直接排入市政管网流失,水资源人均仅为415立方米,为严重缺水城市之一、城区内涝问题突出。对此,该市创新推进全域海绵城市建设,不仅有效解决了水资源短缺难题,同时也对提升防洪防汛防灾能力、提高城市韧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条条透水路、一个个口袋公园、一块块下沉绿地、一处处海绵化改造后的老旧小区……如今,烟台的每个角落都因海绵城市建设而悄然变化着。
海绵城市建设,归根结底是一项民生工程。记者在采访中获悉,自入选示范城市以来,烟台市大力推进城市更新试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和新城建示范“三城联创”行动,围绕“内涝风险有效应对、雨水资源综合利用、排海水质稳定达标、山水城海有机融合”的目标,积极探索市区多层级雨水资源收集循环利用新模式,构建健康的城市水循环系统,全力打造“北方低山丘陵、滨海缺水型城市高质量海绵城市建设示范样板”。
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中,烟台不搞一刀切,而是因地制宜、分门别类,全力打造标杆项目样板,激活城市韧性新空间,探索可复制的经验举措。其中,凤凰湖公园、世界设计公园、崆峒胜境、天地广场4个市级示范项目入围“中国海绵城市十年成就展”项目典范,成功经验和创新举措被国家住建部全国推广。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