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关于印发河北省第一批美丽河湖案例名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提出,近年来,河北省积极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涌现了一批具有典型示范价值的好经验、好做法。为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各市推荐的基础上,河北省组织筛选出11个美丽河湖案例,雄安新区白洋淀、承德市潮河、唐山市滦河等案例入选。其中,白洋淀水质自2021年持续巩固保持在III类,“华北之肾”功能逐步恢复,为北方草型湖泊的综合治理、建设人水和谐的现代化新城提供了宝贵经验。《通知》要求,各地要结合实际学习借鉴,持续深入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
河北筛选出的首批11个美丽河湖案例各具特色、各有侧重。 保定市易水湖,承德市泃河、柳河等案例,强化综合施治、工程推动、生态修复,打造优美水生态空间;承德市潮河,唐山市滦河、沙河等案例,通过京津冀上下游合作,健全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水质稳定保持优良;廊坊市子牙河、秦皇岛市青龙河等案例,强化流域系统治理,稳步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沧州市大浪淀水库、邯郸市东武仕水库、雄安新区白洋淀等案例,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生态和水环境“三水”共治,实现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打造优美生态空间。保定市易水湖通过疏浚整治、退渔退耕、植树造林及景观提升改造等综合措施,深入推进生态保护与开发;水质从2012年的劣Ⅴ类持续改善,目前已稳定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成功创建易水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改善了易水湖生态环境,还带动了周边村民脱贫致富,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向绿色转型。
深化上下游合作。承德市潮河建立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联建联防联治等机制,完成治理项目121个,建设生态廊道150余公里、湿地554公顷、污水管网142公里。潮河出境水质达到Ⅱ类或以上,森林覆盖率由46.45%提高到63.6%,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为京津冀地区美丽中国先行区创建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宝贵经验。
强化流域系统治理。廊坊市针对子牙河(廊坊段)常年断流、主河道沿线生态破坏严重等突出问题,系统开展治理修复,整治水环境、加强水资源管控、实施水生态修复,使子牙河(廊坊段)生态基流得到保障、岸线景观显著提升、生物多样性逐渐恢复,水环境明显改善,进入“十四五”以来水质逐年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
统筹推进“三水”共治。邯郸市东武仕水库曾因网箱养殖,成为了水质恶劣的“大号鱼塘”。近年来,邯郸市统筹“三水共治”,治理水污染,大规模清理养鱼网箱和周边污染源,2020年起,水库出口水质稳定达到或优于Ⅲ类;科学调配水资源,水库水位常年稳定在108米,生态用水得到有效保障;恢复水生态,开展岸线修复,自然岸线率达到98%以上,生物种类数量增加,呈现“十万大雁不南飞”的奇景。
来源:中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