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湖南省娄底市华胜湿地成为市民“近郊游”的好去处。湿地公园青草如茵,白鹭翩跹,三三两两的垂钓者,络绎不绝的游人,构成一幅现代田园山水画。
西阳河是湘江支流涟水的支流,也是娄底东大门重要生态廊道,在华胜湿地汇入水府庙水库。曾几何时,这里河道淤塞,淤泥发黑,五颜六色的垃圾堆积成山,浑浊的水体散发着刺鼻的恶臭,华胜湿地污水横流,蚊蝇肆虐。
2023年,娄底经开区多方筹措4900多万元资金,正式启动西阳河全域治理项目。据项目负责人徐卫华介绍,西阳河主要实施“三生工程”,一是生态修复,完成河道清障0.2万吨,建设生态护岸8公里;二是生态建设,打造6.5公里滨河步道,构建8平方公里生态隔离带;三是生态提升,新建0.5平方公里人工湿地,建立20吨/日垃圾转运体系。
为治理水污染问题,西阳河治理项目部对华胜湿地公园进行生态改造。河岸上栽植了水杉、柳树、桃树、紫薇花,消除了5处黑臭水体,并科学栽植荷花、美人蕉、芦苇等水生植物群落,构建“水下森林”净化系统。昔日“酱油河”重现“鱼翔浅底”的生态美景,成为娄底市水环境治理的示范工程。
如今,西阳河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消失多年的银鲴鱼重现河道,有“环保鸟”之称的白鹭在这里繁衍生息,沿岸西阳村、南阳村、新丰村、星明村、华胜村5个行政村的1万余居民直接受益。
“环境越来越好了,日子也越过越好了。我这把年纪了,做梦都没想到家门口能变得这么漂亮。”华胜村67岁的刘建英笑着说,现在每逢节假日,来游玩的客人像赶集似的,小汽车能从村口一直排到湿地公园。
生态改善带来了发展机遇。村民谭大哥的农家乐,凭借自产食材一年创收60余万元。这样的农家乐沿岸已有3家,带动就业20余人,形成了一条绿色产业链。
西阳河的蝶变,是“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从黑臭水体到生态明珠,从环境之忧到发展之喜,这条母亲河实现华丽转身,不仅重塑了沿岸生态,更点亮了乡村振兴的希望之光。站在新的起点上,西阳河正以清澈碧波,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篇章。
“从黑臭水体到生态明珠,西阳河全域治理‘治’出了新气象。”娄底经开区大埠桥街道人大工委主任邓琼介绍,将提升西阳河的治理能力,切实改善水环境质量,厚植生态底色。
来源:中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