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强降雨天气,成为检验曲靖市水环境治理成效的一次“实战”。记者在部分重点路段看到,以往下雨经常就积水的路段,路面整洁美观,没有出现大面积积水。
根据曲靖市气象局预报,6月30日至7月1日全市迎来一次明显降雨过程,局部地区遭遇暴雨。市应急管理局发布的雨情报告显示,6月30日08时至7月1日08时,全市平均降水量达33.5毫米,其中师宗县(54.6毫米)、马龙区(46.6毫米)、麒麟区(45.8毫米)雨势尤为强劲。全市共监测到371个站点出现降雨,暴雨站点高达63个。最大小时雨强出现在富源县黄泥河,达到53.1毫米。降雨量排名前十的站点均超过79毫米,师宗五龙以96.8毫米居首。
然而,与以往强降雨后部分城区道路“积水成河”、市民“看海”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记者昨日在曲靖中心城区实地探访发现,以往易涝的南宁西路、翠峰路等路段展现出令人欣喜的变化:路面干净整洁,未见明显积水,车辆通行顺畅有序。这一变化,让市民切身感受到了城市治理的成效。
这一显著改善的背后,是曲靖市近年来持续发力、系统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成果开始显现。针对城市内涝顽疾,曲靖市投入力量,实施了一系列关键工程:大力新建、改造与升级排水管网,显著提升了管网的收水和排水能力;在市政道路建设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广泛采用透水铺装,建设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等设施,有效增强了雨水的自然积存、渗透与净化能力;同时对历史易涝点进行了重点整治,疏通关键排水通道。这些“看不见的地下工程”和“看得见的地面改造”,在此次强降雨的“大考”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保障了城市运行的顺畅和市民出行的安全。
虽然重点路段在此次暴雨中经受住了考验,但气象预报显示,本周后续时段(7月2日至6日)曲靖市仍以多云间晴为主,伴有短时阵雨或分散性阵雨。相关部门提醒,由于前期累积雨量大,土壤含水量已近饱和,仍需保持高度警惕,持续防范强降雨可能诱发的山洪、地质灾害及城乡局部内涝风险。城市水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而精细的工程,未来仍需持续投入、科学管理,不断夯实城市的“里子”,让市民在雨季享有更多安心与便利。
来源:曲靖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