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日,记者驱车2小时来到了山水秀丽的西望山脚下。这里就是西山村田丰组与关田坝组村民栖居之处。
刚到田丰组罗组长家,很多村民就闻讯赶来,七嘴八舌地诉说“吃水难”。“我们这里用水十分困难,即使有水,也是排洪沟里的脏水。”一廖姓村民说。
在村中行走,一周姓村民指着路边排洪沟说,下雨天,排洪沟里会有水,沟里还有很多生活垃圾,但因为用水困难,很多人都会在沟里接水,而只要晴上两天,水就干了。
“泥巴水”沉淀后煮饭
78岁的廖老人的院子里,有一根水管躺在地上,水管口放在一个盆里,不时会流出水来,但是蓄水的盆底却有很多泥土。“我这个水管是接在屋后的一个小沟里的,只要下雨,小沟里有水,我就用盆将水存起,等泥沙沉淀后再用。”廖说,如果碰上急需用水,也等不及沉淀,就直接用来煮饭、烧水了。
在屋后廖老人插在水沟里的管子旁,生活垃圾很多,用水环境堪忧。而这样的取水方法,在村组中正被很多村民采用,引水管随处可见。
#p#副标题#e#
深山有水,取不来
在田丰组农田旁,记者看到了一条小河,看上去还很清澈,村民却告知,这条河水看似干净,其实不然。“上游有两个村组,因排污设施缺乏,他们洗衣、做饭的污水及人畜粪便均排放到河里,不是万般无奈,田丰组都不会在这里取水。”这一说法,记者在采访中,得到了上游村民的证实。
“在我们上游就有几个山泉水出水点。”村民们说,因为路途太长,且山路崎岖,他们根本无法将干净的水带回家中。
当日下午,在田丰组村民的带领下,记者驱车十多分钟,步行半小时,找到了西望山中靠近田丰组的一个水源点,一路上,山路陡峭,连行走都困难,更不用说取水了。
水源之争已持续30多年
“其实,我们组‘凉风洞’那里有一个很好的水源。”廖老人说,那里从来没有断过水,1972年,田丰组就想将水引到村里来,因为西山村关田坝组也使用这个水源,阻止田丰组村民挖渠饮水,双方因此发生多次矛盾。
“今年6月,田丰组再次前往‘凉风洞’引水,水管又遭关田坝组切断,两组为了这股水又多次起冲突,甚至还打了起来。”廖老人说,两个村民组平时邻里关系都很好,但是一提到这个水源,就变成了仇人。“闹矛盾期间,关田坝组村民还说‘上一辈都没能抢到他们水,这一辈也不能。’难道30多年前的矛盾至今还不能化解吗?”田丰组一村民这样说。
“‘凉风洞’这个水源是绝对不能分给田丰组的。”关田坝组周姓村民说,关田坝组在西望山脚下,只有靠这一水源生活,再找不到其他水源了,如果分流一部分,可能会影响到关田坝一百多亩良田及村民、牲畜的生活用水。
“这个水真的不能分,以前在枯水季节,我们自己灌溉都不够用。”关田坝组一老人说,在枯水季节,水流很小,无法进入田地,村民们都是按时间接水灌溉,而上了年纪的老人因体力不够,接水时间长,都改种了玉米。
“为了这股水,关田坝组自己村民都多次起冲突,怎么还能分给其他组?”村民们对分水一事都表现得很坚决。
“安全用水”项目遇难题
西山乡水利站李站长说,今年6月,西山乡政府争取到了一个项目,可以为西山村6个村民组修建蓄水池,将山泉水引流入池,经过过滤、消毒,再流入各家各户。“政府将水池都修好了,管子也运到了村民组中,但是因为田丰组和关田坝组因水源问题不能落实,至今未能实施。”李站长说,这个项目的动工需要几个村组一起进行,但因两村组的水源之争,造成整个项目工程搁浅。
“前不久,田丰村村委会决定选用另一水源,但经专家现场查看,该水源点有可能会出现枯竭,因此建议从关田坝组水源点分一根6分水管流过来,但还是遭到了拒绝。”李站长说,事后,田丰组私自引流凉风洞水源,又引发了两组冲突,协调工作再次陷入僵局。
多部门将实地调研水源点
据西山乡政府李书记介绍,西山村田丰组确实存在饮水安全问题,但是需要挑水、提水的情况却从来没有听到反映。“为了能让村民安全饮水,乡政府也在6月为他们争取了项目。”李书记说,但是因为两村组抢水源点,引起冲突,乡政府为避免村民矛盾加剧,一直在做协调工作,但经多次协商,双方均不能达成一致。
“目前,水源点得不到解决的是田丰组,我们也多次在为他们寻找水源,现在已发现西望山上还有两处水源点闲置。”李书记说,下个星期,乡政府将请息烽县水利局专家及法制办等多部门的工作人员来现场调研,如这两个水源点足够使用,且水质良好,将引入田丰组供村民使用,但如果水源仍有不足,在保证关田坝组村民灌溉的前提下,乡政府将强制分流部分“凉风洞”水源到田丰组,尽快让西山村村民喝到安全放心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