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水质监测历史数据及当前气候、水文情况,平台分析预测未来一个月内水质总体会保持在Ⅱ类标准,高锰酸盐指数、总磷两项指标会有所上升,需重点关注……”陕西省西安市黑河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总站(以下简称黑河总站)水质监测人员正在结合水质预测模型分析结果、各水质自动监测站数据及人工监测结果,对未来一个月水质变化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提出近期应对措施。
这就是今年以来黑河总站探索开发运行的“水源地综合管理平台”系统,其构建了“全域治理一张图”,打造了“数字化大脑”,推动饮用水水源地管理进入“智慧时代”。
据了解,这套系统运行的核心是“一网两线三端”。“一网”就是把全域生态治理工作涉及的点位、单位、状态等全部纳入监管网络;“两线”是指线上线下共同推进,线下有50余名专职和兼职网格员;“三端”是指在日常的运行中,网格员利用手机端进行不文明亲水行为的采集、巡查登记以及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等;后台工作人员借助电脑端对文明宣传及实践活动等进行管理,并通过大屏幕展示。
目前,黑河饮用水水源地共划分24个网格,并与综合管理平台深度融合。例如,夏季进入山区游客增多,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产生量大,加之区域内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黑河总站工作人员和区域网格员每天在各自区域组织开展安全巡查,第一时间通过手机APP将发现的生态环境安全隐患问题反馈至综合管理平台,并对事件相关责任人进行现场劝导、教育等,综合管理平台通过调取视频监控记录、语音系统喊话、下达处置工单、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处置等方式完成事件的取证、移交、协办等。
此外,黑河总站注重用好“水源地综合管理平台”系统的数据反哺功能,掌握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成效,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堵点,为群众提供送宣讲、送服务、送温暖、送文明等系列服务。群众家门前、学校课堂里、村庄广场上、企业生产现场等,都能看到黑河总站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通过他们耐心的讲解、用心的服务、悉心的解答,群众满意的笑容越来越多。
垃圾分类驿站的顺利“上岗”,是黑河总站聚焦解决饮用水水源地群众急难愁盼的生态环境问题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历时两个多月,通过走访摸排、调查问卷、查阅资料、深入交流等方式,黑河总站找实问题、找深根源、找准措施,并邀请相关领域专家“把脉问诊”,在创新推动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农业面源污染应对、农村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处理、不文明亲水行为整治等方面明确新思路,提出新举措。
“自从有了垃圾分类驿站,家里再也不用攒一大堆垃圾等人来收购了,而且驿站回收价格比流动回收价格还要高,真是太方便了。”黑河饮用水水源地垃圾分类驿站建成后,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下一步,无人机自动化巡查、生活垃圾资源化智能化分析利用等项目将陆续落地黑河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将迎来新的跃升。
来源:中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