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汛以来,吉林省各地多次出现强降雨过程,部分地区引发洪涝灾害,环境安全形势较为严峻。“各地生态环境部门要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主要领导要切实担起部门‘第一责任人’责任,坚决扛起守牢环境安全的政治责任。要加强值班值守,完善物资管理,加强预警监测,深入排查环境风险隐患,确保汛期环境安全。”这是吉林省生态环境厅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强化汛期环境安全防范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提出的明确要求。
《通知》指出,各地要立足预防与控制相结合,积极完善流域环境风险防范设施建设。及时完善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并及时更新环境应急物资储备信息。要强化汛期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处置能力,一旦发生洪涝引发的次生突发环境事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最大限度减少环境污染所带来的损失。要强化应急准备,推动“一河(园、库)一策一图”发挥有效作用。
《通知》明确,要持续强化环境应急监测和预警工作,密切关注重点流域国控、省控断面水质变化,发现异常妥善处置。要加强与应急管理、气象、水利、公安、消防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出现突发情况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应对。
《通知》还强调,当前正处在“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各地要持续聚焦重点,深入排查环境风险隐患。要严格督促指导涉危废相关企业及集中处理设施,沿江沿河化工企业、化工园区、尾矿库、污水处理厂、饮用水水源地等要害部位继续深入开展环境风险隐患自查自纠,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抓好隐患问题整改销号、动态清零。
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将组织专门力量对重点地区、重点风险点位开展专项帮扶排查,对于地方应发现而未发现的重大环境风险隐患或重大环境风险隐患整改不到位、不及时的,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将视情进行通报、约谈,造成严重后果的,将移送纪检监察机关严肃追责问责。
来源:中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