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重庆市多地迎来暴雨天气。位于渝北区的仙桃国际大数据谷也迎来了强降雨的挑战,但行走在此,你会发现这里的人行道、屋面、道路、公园就像一块块“海绵”,遇到下雨,能快速渗透到地下,路面很快就变得干爽。这便是海绵城市片区建设的魔力所在。

记者从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获悉,近年来,重庆市将海绵理念深植城市规划建设肌理,灵活运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持续高质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全力建设韧性安全城市,完成海绵城市建设项目2055个,现有达标排水分区535个,达标面积845.8平方公里,占城市建成区总面积的46.2%。
仙桃国际大数据谷融入海绵理念,通过生物滞留带、绿色屋顶、透水铺装等“海绵细胞”,串联地块、道路、公园、水体,由点及面联结成片,形成了一个雨水自然消纳、径流污染有效削减、局部热岛效应缓解的海绵示范片区。
在排水防涝方面,仙桃国际大数据谷通过分析园区道路坡向和雨水径流通道,以道路为载体串联园区雨水通道,合理布设生物滞留带、透水铺装、雨水湿地等海绵设施,减缓径流速度,提高区域道路污染去除能力和排水防涝能力。
同时,仙桃国际大数据谷打通了雨水通道,收集周围道路和屋顶雨水进入云湖,将云湖升级为雨水塘,发挥其公共海绵作用。
傍晚的动步公园空气清新,虽经历了一整天的强降雨,但这里的路面却看不出太多下雨的“痕迹”,这主要得益于海绵城市的建设。
动步公园位于两江新区,绿化覆盖率达90%,是生态、生活、生产相融的城市滨水空间。在动步公园等区域,透水铺装、绿色屋顶等措施构建了雨水“渗、滞、蓄、净、用、排”的良性循环。其中,透水铺装在加强路面自然渗透的同时减少地表径流,可实现雨后不积水。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介绍,重庆全力建设韧性安全城市,已完成海绵城市建设项目2055个,现有达标排水分区535个,达标面积845.8平方公里,占城市建成区总面积的46.2%。接下来,将继续贯彻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持续高质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切实打造一批有特色、有亮点、有实效的海绵城市建设典型片区,实现海绵城市建设“从有到好”。
来源:上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