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市水资源管理与节约用水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透过详实数据与具体实践,一幅以制度为基、科技为翼、产业为链的水资源精打细算图景清晰展现。

2024年全市用水总量为18.13亿立方米,低于“十四五”期间18.83亿立方米的控制目标。全市万元GDP用水量27.55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0.83立方米,分别较2020年下降16.52%和21.58%,非常规水利用量1.03亿立方米,均完成年度控制目标。
这份亮眼成绩单,源于我市对“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的坚定践行。近年来,我市将“四水四定”原则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构建起日益完善的水资源节约集约管理体系。通过《临沂市节约用水监督检查办法(试行)》《临沂市水权交易实施办法(试行)》等一系列制度创新,为节水行动提供了坚实的顶层设计与制度保障。“存量+增量”双控模式的严格落实,将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层层分解,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园区中水回用等精细化管理举措落地生根,水资源管理的刚性约束持续强化。
我市农业、工业、城镇三大领域节水成效尤为突出。农业节水扎实推进,455.3万亩农田完成水价综合改革任务,灌区续建配套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双管齐下,干支渠修复夯实了节水根基。工业节水有力有序,淘汰落后高耗水工艺与提升用水重复利用率并行,全市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1394个,其中具有节水效果的项目达152个,金锣水务、冠翔科技获评省节水产业重点企业,山钢永锋临港公司成为省级水效“领跑者”。城镇节水卓有成效:中心城区公共管网漏损率从2021年的10.17%降至8.48%,成功创建国家城市公共管网漏损治理试点城市和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完成80.7万吨/日,提标率近半;133所学校公厕经过“长流水”整治,每日减少约4.9万吨清水无效流入污水管网。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节水产业的蓬勃兴起。我市正着力建设规划面积3000亩的沂河新区仪表产业园,旨在形成空间集聚、链式发展的节水产业高地。一期1000亩建设如火如荼,已落地源顺科技、启阳电缆等14个项目,总投资达37亿元,一个从表壳、机芯等零部件生产到成品表不出园区的完整产业链条呼之欲出。该园区不仅承载着打造全国最大仪表生产基地的雄心,更将智能水表制造竞争力与30%出口率提升作为近两年核心目标。
水脉通,则城脉兴。下一步,全市水利部门将持续锚定“四水四定”原则,大力推进现代水网建设,严守水资源刚性约束红线。“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正是我市以水为笔,持续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坚定注脚。每一滴水的节约与高效利用,都在为临沂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来源:琅琊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