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一场大雨席卷安顺市东体育场,雨水不断涌进跑道的透水系统,再沿着透水系统汇入排水管道。经过处理的雨水,一部分可以补充地下水,一部分还能用于场地内绿植的灌溉。
作为安顺市民曾经的健身聚集地,2018年,为缓解停车难题,场地被改建为地下停车场。“我们重新对体育场进行了海绵化改造,新建了下沉式绿地与雨水花园等设施,让老场地既能满足市民运动需求,又能成为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践载体。”贵州安顺翌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海绵项目经理胡友亮介绍说。目前,安顺市东体育场的改造工程已全部完成,预计8月底对外开放。这座体育场的新生,离不开党员干部的用心投入,也蕴含着“问需于民”的暖心故事。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安顺市各级各部门始终坚持开门教育,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接受群众监督,以作风建设的成效扎实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有效提升了城市环境质量和人民生活品质,也让群众在作风转变中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雨水落到地面,就像被‘喝掉’一样,立刻消失不见了。”安顺经开区河滨小区居民李先生,对改造后的小区很是满意。
安顺经开区河滨小区是一个建于2000年的“老居民区”,曾因规划合理、绿化良好而备受赞誉。但随着时间推移,设施老化、规划缺陷等问题逐渐显现。
针对群众反映的停车杂乱、绿地荒芜、积水严重等问题,安顺经开区从居民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引入“海绵城市”理念,兴建生态停车场、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多种海绵设施,构建起能吸水、蓄水、净水、释水的弹性城市水生态管理系统。如今,小区内随处可见的海绵设施不仅能够收集、处理雨水,还提升了小区整体环境。截至目前,安顺市已有118个老旧小区完成“海绵化”改造,数万名居民直接受益。
2022年5月,安顺市入选全国“十四五”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三年多来,安顺中心城区完成“一城五湖”拼图,建成五座“海绵”公园。“一城五湖”生态蝶变的背后,是扎实搞好开门教育,注重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的生动实践。
“三合湖原本风景就不错,现在山清水秀的景观环境更加宜人,我们晚饭后经常过来散步,让人心旷神怡。”市民刘莉欣喜地说。
“一城五湖”是指虹山湖、娄湖、三合湖、杨湖、金牛湖。三合湖作为海绵示范项目,已构建起完善的雨水净化调蓄系统;聚焦群众对休闲空间的需求,杨湖转型为调蓄公园,实现了雨洪利用与生态休闲的完美结合;毗邻的娄湖通过生态修复,从昔日环境杂乱的区域转变为生态优良的休闲胜地;新建的虹山湖海绵调蓄公园聚焦生态功能提升,通过一系列海绵技术增强雨水调蓄与净化能力;虹山湖上游的金牛湖调蓄公园刚一开放,市民、游客便三五成群地拍照、放风筝……
作风改没改、改得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安顺市各级各部门以开门教育为抓手,用看得见的变化回应民生关切。如今的安顺,透水路面在街巷不断延伸,雨水花园在社区里分布渐广,湖泊湿地在调蓄雨洪、净化水质后不断发挥作用,海绵城市建设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不断迈上新台阶,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在城市的蝶变中也愈发浓厚。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