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记者来到位于文昌大道与盖津路交叉口西南角的海绵型口袋公园项目施工现场,了解到该公园旱溪、生态驳岸、透水铺装、生态植草沟、雨水花园和下沉式绿地等海绵设施已基本完成。
据悉,该公园是我市2025年新建海绵型调蓄公园之一,规划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下沉式海绵设施最大能容纳2800立方米的径流雨水,不仅能消纳自身的雨水,还可以通过人行道导流沟、过水通道等收集消纳周边地块和道路雨水,减少强降雨对居民出行的影响。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院北京第四分公司生态景观所所长孙晨介绍:“该公园海绵设施丰富多样,预计今年10月竣工投用。届时,这里不仅生态环境好,道路还会‘喝水’,下暴雨时路面也不会积水。”孙晨说。
自我市成功入选全国第三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以来,我市始终锚定“城市外洪内涝统筹治理、提升城市韧性宜居水平”这一核心目标,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型公园建设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我市将城市公园、口袋公园建设与海绵设施打造相结合,创新实施“海绵+公园”复合建设模式。今年,我市在海绵城市示范建设区内实施了文昌大道与盖津路交叉口西南角海绵型口袋公园、文昌大道与桑园路交叉口附近海绵型公园、兴盛路与岳飞街交叉口东南角海绵型游园、紫钰书院北侧海绵型游园等一批海绵型公园项目。建成后的海绵型公园不仅可以满足市民休闲娱乐需求,还将有效削减洪峰流量,减轻城市排水系统负担,对提升人居环境质量、解决城市内涝起到积极作用。
“目前,新建的海绵型公园中有10个项目整体施工进度超90%,预计年内会与大家见面。”市海绵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安阳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