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江潮涌,碧水含章。“十四五”以来,宁波以守护绿水青山为使命,在污水处理领域持续深耕,从处理能力提升到排放标准跃升,从污染物减排到再生水高效利用,以扎实成效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生态答卷”。
能力提升:筑牢城市水生态屏障 污水处理能力是城市生态承载力的关键指标。“十四五”期间,宁波系统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规模突破300万吨/日,较“十三五”末提升显著。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由93%优化至87%,污水集中收集率提升至85%以上,实现“量效双升”。如今,一座座现代化污水处理厂如城市“肾脏”,日夜不息净化污水,守护三江清流。
与此同时,宁波首座下沉式再生水厂——庄桥净化水厂正式投运,开创“地下净水、地上发展”的集约模式。地下专注污水处理,地上打造绿色低碳智造产业园,实现水环境治理与土地高效利用的深度融合,为行业提供“宁波样板”。
标准提质:出水“洁净如新” 宁波以提标改造为抓手,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技术改造,强化COD、氨氮等主要水污染物管控,分类分阶段提高排放标准,全面提升出水品质。
目前,全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全部达到浙江省清洁排放标准。与“十三五”末相比,COD年削减量从13.9万吨增至19万吨,氨氮从1.2万吨升至1.8万吨,大幅减少入河污染物总量,为长三角南翼水生态安全筑起坚实防线。
资源循环:污水变“活水” 在绿色低碳转型浪潮中,宁波以“绿电赋能”夯实绿色发展基底。岚山、新周净化水厂完成光伏铺设并网,长丰、栎社水厂“光伏+储能”项目稳步推进,构建“绿电+净水”协同模式,积极响应“双碳”战略。
从“绿电”到“循环”,宁波污水处理已超越净化本身。依托水资源与产业特点,构建再生水利用体系,打造河道生态补水、工业用水、市政杂用三大场景。截至目前,全市再生水利用率接近35%,“废水”成为“活水”,为城市发展注入生机。2022年,宁波入选国家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2024年,全省首座再生水生态文化公园开园,绿色循环理念融入城市肌理。
展望“十五五”:绘就治水新蓝图 进入“十五五”,宁波将以“城乡统筹、韧性提升”为核心,持续增强污水收集处理能力,计划新增处理能力30万立方米/日以上,推进前湾新区、方桥等水厂新建扩建工程,织密污水处理网络。同时,加快构建厂际互连互通体系,打造跨区域调配机制,提升系统应急能力与运行效率。
宁波还以削减入海河流总氮为目标,制定“深度脱氮”方案,逐批实施技改。完成后,预计年均再削减总氮入海量4000吨,助力“两湾一港”海域生态改善。2025年,市本级3家污水处理厂将率先采用“极限脱氮AOA工艺”,进一步降低能耗与碳源投入。
从“治污”到“智水”,从“弃水”到“活水”,宁波持续交出合格答卷。未来,宁波将继续以数字赋能、高标准、绿工艺、强智慧,绘就“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长卷,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来源: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