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行业 > 百色:构筑适应气候变化三重防线
百色:构筑适应气候变化三重防线
发布日期:2025/9/2 10:14:12
    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内,山洪风险点的具体位置、影响区域,河流的警戒水位、实时水位、实时流量等信息一目了然

    建筑与小区雨水可渗透面积、收集利用程度等,成为城市规划许可和项目建设的前置条件

    地处石漠化片区,百色持续夯实城市生态承载力,筑牢抵御气候变化的天然屏障

    百色开展城市排水防涝专项“体检”,完成中心城区933.28公里排水管网普查,修复管网缺陷

    7月1日10时24分,在广西百色隆林各族自治县金钟山乡平流村,约8万立方米土石轰然滑落,滑坡瞬间吞噬了两栋房屋,泥浆迅速灌入另外四栋房屋。得益于精准预警和高效撤离,受威胁的5户21人全员安全。

    百色地处滇黔桂石漠化片区,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活动频繁,干旱、山体滑坡、城乡积涝、泥石流以及山洪是百色常见的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及极端天气增多背景下,当地增强气候适应性,减轻自然灾害威胁。

    作为全国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之一,近年来,百色形成防汛智慧监测预警体系,升级城市排水设施并建设海绵设施,修复石漠化区域生态系统,构筑“智慧防御+硬件升级+生态修复”三重防线,让城市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愈发坚韧。



    在广西百色市凌云县下甲镇,人们在清理道路上的淤泥(2023年8月24日摄)陆波岸摄/本刊

    “智慧大脑”提升动员响应效能

    2025年7月,百色遭遇多轮强降雨。应对极端天气,当地构建智慧监测预警体系,实时监测洪水、内涝风险,并通过智能高效预警提升防灾减灾动员能力。

    可视化防洪。百色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研发暴雨风险预警系统,将全市实时雨况预警分辨率提升至分钟级,预警更加精准有效。同时,系统对山洪风险点、河流进行可视化监测。在系统内,山洪风险点的具体位置、影响区域,河流的警戒水位、实时水位、实时流量等信息一目了然。

    “风险达到预警阈值,系统会自动报警,提升了指挥调度、避险转移的整体效能。”百色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李建文说。

    “一张图”抗涝。基于历年气候、降雨、生态基础资料以及历史内涝点、排水管网现状等数据,百色开发了城市暴雨内涝监测预警服务平台,依托平台,数字化生成城市内涝风险“一张图”,内涝风险防范更具针对性。同时,平台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实时整合气象、水利等多源数据,自主发布内涝预警信息至防汛指挥部成员、抢险队员手机端,城市抗涝响应更加高效。

    2025年入汛以来,百色通过智慧防汛体系已发送实时监测预警信息63.57万余条次,“叫应”防汛责任人近13650人次,实时视频和电话调度近9780人次,实现抗灾减灾高效大规模动员。“7月1日平流村的成功避险,正是智能预警促发迅速响应的典范。”百色市自然资源局地质勘查管理科科长陆军生说。

    “硬件”保障城市“水韧性”

    城市提升气候韧性,需要“智慧大脑”,更要“强健肌体”。百色对排水管网、排水通道等“灰色”基础设施维修、改造、升级,打造吸水蓄水的“绿色”海绵设施,以“硬件”提升城市“水韧性”。

    排水管网在控制城市内涝上发挥核心作用。曾经,百色部分年代久远、设计存在缺陷或承载能力不足的排水管网,每逢暴雨便酿成城市内涝“痛点”。对此,百色开展城市排水防涝专项“体检”,完成中心城区933.28公里排水管网普查,修复管网缺陷,有效降低城市内涝风险。

    同时,百色对老城区年久失修、功能失效、标准偏低的易涝排水通道实施更新改造。六田沟是百色老城区一条重要排水通道,因管网老化缺乏输送能力,每逢雨季,内涝积水和黑臭问题频发,影响周边居民。百色投资逾2亿元,实施治理长度逾2公里的六田沟防洪排涝工程项目,包括排水管道、排涝通道、截洪闸、防洪排涝泵站建设,有效解决了雨季积涝的问题。

    不独建设排水管网等“灰色”设施,百色还通过建设“绿色”海绵设施,让城市学会“呼吸吐纳”雨水。

    下凹绿地、透水路面等海绵设施能够增强城市对雨洪的“渗、滞、蓄、净、用、排”能力,百色在部分小区建设造型优美的下凹绿地,地势低于周边,可将路面雨水引入溢流口,防止道路积水,净化后的雨水回用于小区内绿地浇洒和道路冲洗,满足小区全年绿化灌溉需求。市内的生态湿塘、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池等设施,同样可实现雨水收集利用。

    在百色,部分新铺设的人行道采用透水路面,路面孔隙较大且分布均匀,能够实现雨水迅速渗透和收集,改善暴雨天路面积涝的状况。

    百色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房地产市场监管科科长李盛民说,当地将建筑与小区雨水可渗透面积、收集利用程度等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作为城市规划许可和项目建设的前置条件。“促使城市雨水径流特征在开发建设前后大体一致,保持和增强城市对降水的消纳能力。”

    筑牢生态系统“天然防线”

    百色地处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石漠化地表岩石裸露、土壤稀少,涵养水源能力差,暴雨等极端天气增多会加剧水土流失,还易引发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持续推进石漠化治理,构筑更加健康的生态系统,是百色提升气候韧性的重要依托。

    百色加强石漠化监测,实施封山育林育草,推进人工造林,研究并应用科学植物种植方法,持续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减轻当地水土流失,增强气候适应能力。

    育林。百色对石漠化土地实施封山育林育草、人工造林、退化林修复等措施。生态林培育和营造让百色石漠化土地面积减少约20万亩,目前百色森林面积达412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8.9%。

    兴业。在百色平果市,剑麻、火龙果等耐旱、适应性强的作物种植成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关键,推动当地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在百色市田阳区那满镇新立村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点,曾经零碎的坡地治理后成为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地”,亩产值超万元。

    综合治理下,百色石漠化地区林草植被有效恢复,卫星地图中的灰黑斑块正逐渐被绿色亮点取代。2024年,百色水土保持率提高至80.62%,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下降”,生态系统稳定性不断增强。“百色将持续夯实生态基础,以城市生态承载力为气候适应性‘托底’,筑牢抵御气候变化的天然屏障。”百色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蒋建宏说。


来源:新华网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开封:让城市有韧性会呼吸
高州水库入选广东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水库
陕西加强地下工程建设备案和规范疏干排水管
百色:构筑适应气候变化三重防线
优化空间治理化解“大城市病”
“护水”又“美水”,中山用海绵城市理念赋
从“治污”到“智水” 宁波探索污水处理绿
我国“治水兴水”经验走向阿拉伯国家
江西开展城镇排水管网建设质量整治专项行动
以规划创新守护生态命脉——福建厦门海沧区
热点资讯排行
1澳大利亚悉尼多个饮用水集水区检出“永久性
2阳泉市财政局下达省级补助资金 支持城镇排
3IE expo China 2025第二
4第26届中国环博会——国际退役动力电池、
5第26届中国环博会——国际沼气与农业废弃
62024水业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北京举办
7解锁循环经济密码,开启产业黄金市场 第2
8AI模型揭露美国地下水污染:超7100万
9什么导致了西班牙极端洪涝?
10西班牙媒体:洪灾过后,西班牙鱼米之乡自然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