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总量的提升,必定会造成能源的大量消耗、环境质量的下降。然而“十一五”期间,天津经济发展的巨变,并没有导致能源消耗增长和环境污染加重、环境质量下降的趋势,那么,天津“经济总量一升、节能减排一降”的喜人情势是如何得来的?
近日,记者带着这个话题,走访了天津相关部门,就“十一五”节能减排工作情况与从事经济和环保工作的负责人分别进行交流座谈。他们认为,刚刚过去的“十一五”,对天津来讲是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在积极做好经济发展“加法”的同时,还坚决做好淘汰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设备及产品这个“减法”,使得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在2009年达到0.84吨标准煤,4年间累计下降20.1%;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的减排成就位居全国先进行列。
高端产业占据优势
“十一五”期间,天津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抓大项目、好项目不放手,通过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促调整、促转型、促升级,着力构筑高端产业高地。
天津市环保局局长严定中举例说,现在天津的八大优势支柱产业是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国防科技和轻工纺织,他们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已占全市工业总比重超过90%。这才让天津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使原有的老工业基地的传统产业多,经济总量小,基础比较薄,能耗高、污染重的经济结构有了彻底改变。
制度建设保障减排
5年来,通过建立高效的组织领导机制、目标责任机制、工作调度机制、工作预警和督察督办机制,逐步建立了条块结合、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减排工作机制,有力保障了减排工作顺利进行。通过抓住重点,夯实基础,全面落实减排工程。以火电企业脱硫治理、污水处理厂建设、关停淘汰落后产能为重点,采取倒逼机制、上大压小、减量置换和限期淘汰等措施,科学合理安排项目,全面落实工程减排、管理减排和结构减排等措施,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重点推动工程减排。大力推进火电企业脱硫和污水处理厂等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完成51台931.8万千瓦火电机组的脱硫治理,423台10t/h以上的燃煤锅炉高效脱硫技术改造;新建和改造60家总处理能力达260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完成天津渤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乐金电子天津电气有限公司等工业治理项目56个。
积极推进结构减排。坚持以减排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淘汰关停天津市第二煤气厂、天津汇宇实业有限公司等化学需氧量结构调整项目80个;淘汰关停天津军粮城发电有限公司、陈塘热电有限公司等4台17.5万千瓦的小火电机组和天津市顶福化工总厂、天津福津木业有限公司等32个二氧化硫结构调整项目。
严格落实管理减排。加强已运行治理设施的管理,着力提高减排效益。重点加强火电机组DCS和CEMS系统、污水处理厂中控平台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提高环保部门和企业管理人员的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水平,落实规范管理要求。火电机组全部安排DCS和CEMS系统,铅封54台火电机组脱硫旁路烟道挡板,严格落实脱硫电价补贴;认真落实污水处理厂中控平台建设,落实三星电机清洁生产、中石化天津分公司优化污水处理等化学需氧量工业污染治理监管项目。
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不仅如此,天津还在减排工作中顺风借势,多措并举,全方位推进减排工作。为加大减排工作推动力度,坚持把减排工作与全市重点工作紧密结合,并举并促,贯穿始终。例如,把推进生态市建设作为重要平台。以资源保障、生态环境、生态产业、生态人居、生态文化五大体系建设为主要任务,推动四轮20项民心工程,将污染减排指标作为重要考核内容。
减排抓手不仅促使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使环境质量有了很大的改观。天津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5年保持在305天以上,达标率达83%以上;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3项指标年均值2009年以来连续两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连续5年保持100%达标。(郭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