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雨又多又大,但小区里再没冒过臭水,现在孩子们在下雨天都能跑出去踩水玩了!”谈起今年的降雨,济南市历城区香溢澜庭小区居民郭安琪的脸上带着笑意。今年主汛期降雨量较常年偏多近三成,暴雨场次明显多于往年。然而,与往年不同的是,许多曾经“逢雨必淹”的老街旧巷,在强降雨中则从容应对。这一变化,得益于济南市中心城区雨污合流管网改造和内涝治理工程的扎实推进。
系统攻坚筑牢防线 2022年,我市启动中心城区雨污分流改造与内涝治理PPP项目,覆盖中心城区五个行政区及高新区,总面积864.7平方公里。工程计划三年内构建“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现代排水体系,力争实现“小时降雨50毫米城区不积水”的目标。
项目包括八大子系统:建筑小区雨污分流、市政道路雨污分流、市政道路管线提标改造、市政道路排水管线清淤检测修复、污水处理厂调水、河道治理、山洪拦蓄、智慧排水系统。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完成2263个建筑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新建雨污水管网超过1260公里,治理河道83.1公里。
“雨污分流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济南市城乡水务局相关负责人指出,雨水和污水分流,既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改善了水环境,也从根源上缓解了城市内涝和污水外溢。数据显示,2024年,多数道路积水点位退水时间较往年缩短50%以上,中心城区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居民居住环境显著改善。
低洼治理百姓称赞 济南地势南高北低,北部历来是内涝重点区。辛祝路与祝舜路交叉口,是距离环联夜市最近的地铁口,以前是有名的“看海点”。摊主王师傅说:“以前下大雨,路口积水能深到大腿,车轮子都看不见了,游客根本进不来。”
中铁上投济南雨污改造项目总包部建设管理部部长宋原野介绍,之前团队新建顶管工程,将农科院西沟引流至东沟,并拓宽东沟排水管道,过水能力提升至原来的3.5倍。“以前最长得七八个小时才能排干净,今年那么多场大雨,基本都是雨停后就迅速排完水了,生意一点没耽误。”王师傅对改造效果很满意。
同样受益的还有王舍人街道的香溢澜庭小区。这个小区此前因为地势问题,饱受积水之苦。“下雨时箅子里涌出来的不是雨水,是臭汤,甚至还带淤泥。”郭安琪回忆。
“这是雨水涌入后挤压污水管空间导致的返涌。”负责施工的项目建设团队副经理赵洪强介绍,原本的改造范围只到小区门外的响泉路,接到居民诉求后,团队重新梳理了小区内外管网,逐段排查混接点,彻底解决了返溢问题。
“改造完成后,下了好几场大雨,一次都没冒过。”郭安琪说,“我们终于敢开窗了,还有孩子趁着下雨偷跑出去踩水,放以前哪敢想。”
民意导向暖心互动 “西部的特色就是老旧小区比较多。腊山河兴济河片区的802个小区里,327个是老旧小区。”中建济南项目部施工人员刘涛负责的就是这样一个老小区——匡山小区。
刘涛告诉记者,匡山小区是个老小区,楼多、人多、路窄,施工现场与居民生活区域交织。为了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他们选择了分段施工。去年夏天,施工到8号楼前时,居民找上了他。原来,这栋楼的污水管破裂,渗漏到了自来水管检查井里。为此,几乎全楼住户都买了净水器,每个月凑钱疏通管道。
了解情况后,他们和居委会联合申请将其列入项目改造范围。施工时,大家高兴坏了,居民贾艳花天天做绿豆汤送过去,工程结束后又送锦旗,“以前凑钱疏通管道,现在凑钱送锦旗。虽然都是凑钱,但这钱凑得可太乐意了。”
以居民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是雨污分流项目的主旨。宝华苑小区,原本的规划只涉及雨污水混流的60米管道,但摸排情况时发现小区没有排水管道,只靠墙根的明沟排水,几乎是逢雨必淹。上报申请后很快得到通过,项目团队重新铺设管网,还根据居民建议调整雨水箅子位置。“原来小区门口有块地一下雨就积水,管道通了后,还安了雨水箅子,再没有积水了。”居民李玉林说,“现在下雨心安了,晚上能踏实睡了。”
“三年来最深的感触是‘人心换人心’。”中建济南项目公司综合部经理杨恒说,工长们下雨天往外跑,查积水、排险情,居民也从观望变为主动送水、送锦旗。仅其片区内的九分部就收到锦旗110面,表扬信17封。去年中秋,宝华苑小区居民还将改造的故事编成小品搬上了社区晚会舞台。
“工程收官不是终点,而是长效管护的开始。”济南市城乡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完善智慧排水系统,推动水环境与城市生活和谐共生,努力让雨停水退、路净心安成为泉城新常态。
来源:济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