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是南水北调东线重要输水通道城市,辖区南四湖是关键调蓄水库,水环境安全尤为重要。今年入汛以来,济宁市降水量较往年明显增多,加之夏汛秋汛叠加,突发水环境事件防控持续承压。面对严峻复杂形势,济宁市生态环境局坚持目标导向、底线思维,严抓排查治理、实战演练和能力提升,有力保障了全市水环境安全。
织密排查网格,源头消除风险隐患。印发《济宁市2025年度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方案》,聚焦重点行业企业、重点流域区域、重点工业园区和重要时段,组织各县(市、区)生态环境分局、化工园区和工业企业,深入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截至目前,全市共排查企业(园区)453家,发现问题隐患265个,完成整改263个,整改完成率达99.2%。在此基础上,市生态环境局聘请环境安全专家,对重点园区和企业开展专项帮扶,解决了危险废物贮存不规范、隐患排查台账不健全、事故应急池被占用、废气处理设施破损等一系列环境问题隐患。
突出实战演练,提升应对处置能力。济宁市生态环境局在汶上县泉河组织了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演练,演练采用“无脚本”盲演模式,不提前通知细节、不预设处置流程,旨在真实检验市、县两级对河流突发污染事件的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通过实战演练,检验了济宁市梁济运河“一河一策一图”环境应急响应方案的科学性和市、县两级环境应急队伍的协同性,进一步提升了突发水污染事件应对处置能力。
健全保障体系,筑牢环境安全防线。在“十四五”完成泗河、梁济运河、洸府河“一河一策一图”的基础上,筛选万福河、白马河等南四湖关键入湖河流,计划今年年底前补充实施,进一步提升全市水环境安全防控能力。推进落实“一园一策一图”,邹城、金乡、嘉祥3家省级第一批试点化工园区,突发水环境事件三级防控体系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今年8月,兖州、鱼台、汶上、梁山4家化工园区又纳入省级第二批试点。以应急科为核心,组建成员覆盖水、大气、辐射等科室和省驻市监测中心的市级环境应急队伍,邀请国家和省级专家进行专门培训,进一步增强环境应急力量。
来源:中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