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湖北省十堰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自动化科科长李开奎受邀走进十堰市委党校,以《数智赋能非现场监管,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为题,为2025年秋季乡科级正职干部任职培训班作专题授课,分享十堰在“智慧环保”建设中的创新实践与治理成效。
    课上,李开奎围绕“1336”智慧监管体系,系统介绍了十堰如何通过“水地空天”多维一体智能监管系统,推动生态监管执法由人力密集型向人机交互型、由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由被动处置型向主动预警型的“三个转变”。
    据了解,十堰境内丹江口水库水域面积大、库岸线长、库汊多,步步都是高压红线,处处都要严防死守。光靠人力监管,要么劳神费劲、力不从心,要么后知后觉、事倍功半。多年的保水护水实践,让十堰深刻地认识到,要牢牢守住丹江口库区水环境安全和水质安全,必须依托智能化、信息化的现代科技手段推进非现场监管,实现问题及时发现、精准整改。
    为此,十堰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成“1336”智慧监管体系,“1”即十堰市丹江口库区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两个“3”分别为水质安全保障监管、调度、监督三大平台与水质巡护、水质综合执法、环保警察3支队伍;“6”即断面水质监测、卫星/无人机遥感监测、重点涉水企业监管、环库岸线监控、环库公路移动污染源监管、国省控站点防入侵等六大系统,织密“水地空天”立体监控网,该体系为十堰非现场监管执法试点建设夯实了稳固基础。
    为推进涉水环境问题高效处置,十堰明确了针对水环境风险隐患的“实时(0小时)发现—0.5小时分发—2小时抵达—48小时反馈”的限时办结标准,全流程时效压缩至传统模式的1/5。
    “非现场监管不仅可以减少对企业的干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还可以让执法更精准、响应更高效。”李开奎表示,十堰通过“1336”智慧监管体系,已累计预警交办问题线索6000多个,办结率达99.3%,信访量同比下降17.3%,真正实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目前,十堰全市27个国省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标准,累计向北方安全调水超过740亿立方米,惠及沿线26座大中型城市、1.14亿人口。
    “真没想到,十堰保水护水还用上了卫星,足可看出十堰市委、市政府对保水护水工作重视程度之高,工作力度之大。”参加培训的学员们表示,科技就是生产力,要积极借鉴十堰“数智管水”的经验做法,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的数智化水平。
	    来源:中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