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六安市扎实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整治三年行动(2024—2026年)。截至目前,完成76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治理面积66.9万平方米,进度达98.7%,仅剩1条(舒城县城关镇沙梗大窑塘)计划11月底完成。
高位推动,凝聚攻坚合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专项工作指挥部,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的高效工作机制。通过每月专项调度,强力推进治理工作。2024年以来,已累计召开生态环保工作例会20次、联席会议30次,有效统筹解决了在用地审批、资金调配、环境保障等方面的一系列重大难题,为整治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科学谋划,实施精准治理。前期采用“明查+暗访”相结合的方式,组织调查人员640余人次,对全市所有涉农乡镇水体情况进行全面摸底。积极借助外力,委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提供专业技术支撑,量身编制了7个长效运维管护办法和42份具体指导方案。创新建立“问题预警—工程纠偏—常态监管”闭环管理机制,并利用大别山区水生态环境补偿资金,引入第三方团队开展常态化巡查监管,确保治理成效持续巩固。
长效管护,深化协同共治。率先制定《关于将河湖长制体系向农村水系及小微水体延伸实施方案》,设立村级小微水体河长1692名,将管理触角延伸至“最后一公里”。根据水体不同类型,分类探索建立了12项长效管护措施。运用卫星遥感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动态开展全域排查,累计解译高清影像图斑148处,及时发现并整改反弹或新增水体25条,全部纳入市级“1+1+N”问题清单实行闭环管理,有效防止问题回潮,推动治理从集中攻坚向常态化管护深化。
来源:六安市局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