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汛期,济南遭遇多场强降雨,作为“南高北低”地势下的传统积水重灾区,位于城区北部辛祝路祝舜路、环联夜市这两处曾让市民“谈雨色变”的点位,如今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路面整洁、交通有序,这场“雨中逆袭”,正是济南雨污分流项目的生动实践。
清晨的辛祝路祝舜路,紧邻祝甸地铁站,人流车流穿梭不息。“以前下大雨,这里积水能没到半米深,地铁口堵得水泄不通,步行都得蹚水。”家住附近的肖先生指着路面感慨,如今即便遭遇强降雨,出门也踏实了。这背后,是施工团队量身定制的“治水方案”:改造农科院西沟疏导雨水,新建顶管工程打通排水瓶颈,增设东沟箱涵织密管网,三项工程合力破解积水难题。项目总工马清洁说:“现在常规降雨无积水,暴雨也仅短时积水10分钟左右,治理效果经得住检验。”
项目建设的干劲,藏在“地下功夫”里。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管道清淤要开挖路面、人工下井,如今“非开挖”技术成了主力。CCTV检测机器人化身“地下侦探”,传回管道影像;高压水枪冲散淤泥,吸污车同步清理;破损管道处,裹着修补剂的玻璃纤维布像“创可贴”般,一小时就能固化修复。截至目前,济南已完成2263个小区改造,新建管网超1260公里,多数道路积水退水时间缩短50%以上,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当降雨预警响起,清掏雨水口的身影、易积水点值守的灯光,成了城市防汛的安心信号。雨污分流工程带来的改变,早已融入市民生活。从“雨天看海”到“雨中畅行”,这场地下管网的“升级革命”,不仅守护了市民的幸福感,更为强省会建设注入了宜居宜业的新活力,让泉城在雨水中愈发从容靓丽。
来源:济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