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怎样既有效化解环境的压力,又及时解决困扰发展的难题?近日,在渭南市召开的环保工作暨创模转段推进会议上,渭南市委常委、副市长雷超武要求,必须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污染减排与经济结构调整、创建环保模范城市与改善民生有机结合,全力攻坚污染减排和创模,在加快发展中协调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渭南生态环境脆弱、发展潜力巨大,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环境压力更大。雷超武要求,必须坚持环保为民的根本宗旨,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参与宏观调控的先导作用,在削减污染排放、改善环境质量的同时,切实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继续办好环保十件大事,7月底前完成临渭区、高新区燃煤锅炉拆除改造任务和高新区供热工程。启动全市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完成下峪口煤矿洗煤厂煤泥池回填及生态恢复工程、下峪口矸石山和阳山庄矿区生态恢复工程以及白矾河阳山庄段治理工程。严格规范秦岭北麓矿山企业开发经营行为,加强整治,恢复生态。建成投运县级垃圾处理项目,实现县县都有垃圾卫生填埋场。
雷超武要求,加大服务发展力度,以项目管理优化经济增长。全面推进规划环评,卤阳湖开发区等园区在10月底前完成规划环评。对已开展规划环评的入园项目,简化环评程序;未依法开展规划环评的园区,新建项目环评一律不予受理。对符合环保准入要求,有利于保民生、促转型的项目,加快环评审批进度;对高耗能、高排放及产能过剩行业的项目,从严把住环评关。同时,积极发挥环评在技术、管理方面的杠杆作用,推进实施韩城煤层气、焦炉煤气,潼关金矿尾矿渣、采掘废石,华县磷石膏、采石业废石废渣,火电企业粉煤灰和脱硫石膏等综合利用项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据了解,今年渭南市环保工作的目标是: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同比分别削减4.5%和4.2%,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不少于290天,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98%以上、农村饮用水安全率有较大提高,渭河潼关出境断面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同比下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