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起,我国将全面强制实施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昨日,武汉水务集团介绍,新国标早在2007年7月起就在全国陆续实施,武汉从当年起就采用该标准检测自来水水质。按新国标,武汉中心城区自来水出厂水质合格率超99%,部分指标远好于国标。
此前有中央媒体报道,去年全国城市自来水厂出厂水质合格率为83%。
每年至少2次全面“体检”
2007年7月1日,《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正式实施,相比1985年首次颁布的饮用水卫生标准,新标准卫生指标数量由原来的35项增加至106项。由于各地检测能力存在差异,在给予5年缓冲期后,新国标于今年7月1日起全面强制实施。
武汉水务集团水质监测中心主任阮泰棋说,按规定,必须对出厂水、管网水进行普查,106项指标每年全面检测不得少于2次。一个水样全面“体检”需2周时间,试剂、试纸等耗材费约2万元。“水厂和水质监测中心每天都会对部分主要指标进行监测。水厂负责每天实时对原水和出厂水进行监测;水质中心派出7台车,每天从三镇自来水管网中提取水样检测。每月还要对出厂水中的42项指标检测。”
阮泰棋说,判断水质优劣的一个重要感观指标是浑浊度。新国标规定浑浊度不得高于1,而该集团旗下水厂出厂水质在0.2度至0.3度,远高于国标,已接近矿泉水浑浊度水平。
水源污染和水箱管网威胁水质
目前武汉中心城区及光谷、沌口自来水全取自长江、汉江。阮泰棋介绍,由于大部分原水是2类水体,比京、穗等地要好,因此生产自来水只需采用常规处理工艺,未进行深度处理。
但缺乏深度处理,使水厂在应对水源地突发污染时“招架不住”。2月底,武昌白沙洲水厂上游排水导致水源污染,沉淀、消毒等常规水质处理无法应对突如其来的污染,酿成饮用水安全危机。
自来水从出厂到用户水龙头,还需经过管网、泵站、二次供水的水箱等。这些设备存在锈蚀,受污染也会导致水质下降。
提升水质“十二五”还要20多亿
武汉水务集团表示,“十二五”期间,改造管道和水厂建设预计投资20多亿元,增加供水能力和提升水质,定期清洗水箱,改造管道,增加水厂深化处理能力。
水务人士疾呼,水质安全,最重要的是保护水源地。武昌白沙洲水厂发生上游污染后,武汉市决定,关闭全市水厂取水保护区内的18个排污口,对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建隔离防护工程,因地制宜开展植被修复,保护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