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头污水处理厂负责人介绍,除了两个鱼塘外,厂内的大片草地、林木也全是由经过处理的综水灌溉。
本报记者夏升权摄
南头污水处理厂
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后,政府部门通过人大代表收集社情民意,提高政府决策水平;通过集中代表的智慧和力量,促进工作措施的制定和落实;通过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切实解决有关问题,提高政府执政效能。市政府共收到市人大常委会交办代表议案1件、建议105件(其中1件闭会后交办)。内容涉及财政经济、城建环保、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教科文卫、公安政法等方面。目前105件建议已全部办复,建议所提问题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的(A 类)66件,占总数62.9%;建议所提问题纳入规划正逐步解决的(B类)35件,占总数33.3%;建议所提问题因目前条件所限或其他原因需以后解决的(C类)共3件,占总数2.9%;建议所提内容作参考意见的(D 类)1件,占总数0.9%。
■案由:《进一步加快我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被定为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惟一议案。
■摘要:我市生活污水处理建设与落实"十一五"污染物减排任务要求仍存在差距,力争2010 年实现全市建成85.5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污水处理率达到85% 以上的目标,并提出加快管网建设、加大建设投入、建立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以及加强宣传发动工作的建议。
■提出人:陈品嵩领衔
■承办单位:市政府承办,市环保局负责
■代表满意度:★★★★☆
【办理进展】
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1月19日,记者来到了南头污水处理厂。一进大门,目光首先就被绿茵草坪上的一个池塘吸引住。走近一看,几十条金澄澄的锦鲤正在畅快地悠游。源源不断地为鱼塘注水的管道,直接连接到出水池。也就是说,南头镇收集回来的污水经过综合处理后,成功养活了这一池锦鲤。
南头污水处理厂负责人介绍道,除了两个鱼塘外,厂内的大片草地、林木也全是由经过处理的综水灌溉。
记者转而来到相邻的黄圃镇,远远就看到该镇污水处理厂内高高矗立着两台打桩机--去年12月,黄圃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正式动工,预计今年10月完成。而已经正式运行中的一期工程,实际处理量已经达到每天1.5万吨,基本满足本镇污水处理需求。
据了解,作为市人大一号议案办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议案的具体负责单位,市环保局把全面贯彻落实市人大一号议案实施方案列为全市环保系统工作重点。去年5月和9月,我市分别在古镇、黄圃召开落实人大一号议案工作现场会。今年1月,全市环保暨人大一号议案工作会议召开,要求各部门加快推进二期污水处理厂建设,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办理工作。
目前,我市18个镇区污水处理厂首期工程全部通过环保验收,率先在全省内实现镇镇有污水处理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体系亦基本建立。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75.5万吨/日,覆盖面积约为276.6 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163.63 万人。8 个有二期建设任务镇均已启动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二期总处理规模为19.5万吨/日,规划建设配套主管网68.74公里,支管网111.79公里,覆盖面积约73.33 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59.5万人。
市环保局副局长郭卫华简单地用一句话总结议案办理过程,那便是:"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根据预计,在2010年底可实现全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95万吨/日,将超出人大一号议案要求9.5万吨/日。一、二期总覆盖面积达350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222.8万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
"我们是很有信心按时完成议案要求的。"郭卫华满怀信心地作出答复。
管网铺设进度仍须加快
1号议案领衔代表、人大常委会城乡建设工委调研员陈品嵩指出,中山在全国是较早开展建立镇区污水处理厂工作的,自2006年起,各镇区陆续建设污水厂,至2008年全市已建成20家污水处理厂。但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仅仅解决了主场问题,污水收集问题仍然存在。"管网不建,光有污水处理厂是没用的。管网建设必须要延伸到农村甚至各个农户里,而这是一项工程量大、投资量大的工作。"
市政府在去年5月份召开的现场工作会议上就提出,各镇区落实1号议案要进行"双同步",将生活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与主干管网、分支收集管网建设同步进行;将办理市人大1号议案与内河涌整治同步进行。为此,市政建设要先实现雨污分流制,凡新区开发建设不管是工业、住宅小区或商业区都一律实行雨污分流。
但记者了解到,我市污水处理厂的配套管网建设目前仍未达到预期目标。为加快建设,市政府在原财政补贴标准和贴息政策基础上,继续对二期工程予以扶持,尤其加大对经济困难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支持力度,对神湾、民众、阜沙、大涌等镇增加免息借款各2000万元,港口镇增加免息借款1000万元,借款期限2年。
同时,市环保局成立验收指导组、管网工作组、主体工程组、进度督导组,除强化各项措施外,也对进度滞后的镇区进行严格督导。
记者在踏访的两个污水处理厂看到,黑乎乎的污水滚滚流入处理池,而另一头出来的除了源源不断的清水,还有沉淀后积聚成一座小山的污泥。但污水污泥的处理问题也将很快得到解决,位于民众镇的中山城市污水污泥与印染污泥处理厂在今年1月21日正式动工,民众固废处理中心预计在今年年底前投入运行。
【代表声音】
污泥处理建设必须跟上
"1 年前,该议案的提出,是为了建设'三个适宜'的生态中山,解决蓝天下的污水问题,还人们清清河流。"1 号议案领衔代表陈品嵩指出,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收入提高,但经济发展却带来生活质量问题:城市化发展造成污染,大量生活污水无法在江河中自我净化,必须加大整治力度。因此,议案重点突出管网建设问题的解决。"在污水处理问题得到解决后,人们最快的感受会是内河涌变干净,而且农业灌溉用水的水质得到改善,农产品质量也会相对提高。"
记者日前对陈品嵩进行采访时,他如数家珍地介绍着我市现有污水处理厂运行状况,日处理量、投资额等一连串的数字随口就能说出。可见,他一直高度关注着此事的进展。陈品嵩表示,虽然仍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来说,他对1号议案的办理进度还是很满意的。
"如今还有部分镇区的一期工程未进入运行阶段,管网铺设进度仍需加快;二期工程进展亦相对较慢,离要求期限仅剩1年,必须抓紧工作,保证进度;此外,污水处理后,沉淀的污泥污染程度较高,因此污泥处理基地的建设必须跟上。"陈品嵩说,"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油、加油、再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