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春天后,本报热线多次接到居民对“黑水河”的反映。有人反映卫津河八里台校区段河水泛绿气味难闻,有人反映新开河靠近河北区律纬路一段水体黑臭……记者把这些情况集中反映给市水务局,得知市里为彻底治理这些水质不达标的河道已经制定了三年清水工程计划,并已开始分阶段进行布置和实施。其中,市区河道将在今年年底前彻底实现黑水变清水的治理目标。
【重点河道】
卫津河移动泵站让臭水变清水
“卫津河水体污染是常态,即使更换了清水没多久又会变成臭水,周围居民很有意见。”家住电台道附近的市民小张说。
对此,清水办城区处负责人顾世刚介绍,卫津河的黑臭现象是因为它是非循环流动的水,属于河水的盲肠段,加之河底淤泥的影响,水体很容易发臭。卫津河从八里台流到海光寺附近就没了出口,导致换水不久又发臭。为了能让卫津河循环起来,工程部门将在海光寺附近河段设立一个移动泵站,将下游的水抽到排污管中,上游的水自动补充进来,实现水的流动循环。预计泵站投入使用后,该段河水循环更新一次需要三到四天。而按照清水办的施工安排,预计卫津河6月底即可臭水变清水。
护仓河六月海河开闸注入清水
作为中心城区清水工程的重要项目,护仓河综合治理工程开工一个月了。目前,该工程中的堤岸护砌工作正在进行,此后将进行河道清淤、涵管改造、污水截留等。
清水办负责人李悦说,护仓河全长5.4公里,光华路与津塘公路交口处至大直沽雨水泵站全长1.3公里的河段,需要对河道两侧堤岸护砌和河道清淤,其余的4.1公里河道要进行清淤和修补护坡工作。另外,该河道设计的过河管道要等清淤后再施工。为了防止注入清水后护仓河再度被污染,三个大的工业污水排放口将被彻底封堵。预计整个护仓河清淤治理工作将在今年5月底前完工,6月将从海河开闸注入清水。
另据该工程的施工负责人齐玉辉介绍,2012年前,有关护仓河的水循环系统还会有个大的升级改造,比如郑庄子雨水泵站的改扩建工程、子牙河与护仓河的连通工程,这两个工程完工后,一头接通海河,另一头连通子牙河,护仓河的水就真正从死水变成了活水。
【数字工程】
三年百亿治理河道60条段
据了解,天津境内有一级河道19条,二级河道109条。然而,据2009年监测资料显示,10条一级河道水质能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其余水体水质则显示为劣Ⅴ类;二级河道109条、1890公里,其中40%水体有黑臭现象。为把天津建设成国际化宜居生态城,市委、市政府决定投资近百亿元,今年起实施为期三年的清水工程,通过截污治污、河道清淤、管网泵站建设、污水处理厂网配套建设等措施,打通一级和二级河道实现水体大循环,从根本上让“黑水河”变成清水河。
清水办负责人李悦说,三年清水工程将综合治理河道60条段、349公里,修建截污管道503公里;建成污水处理厂21座,新增处理能力73万吨/日,配套管网635公里。清水工程计划总投资98.7亿元。要求中心城区、滨海新区1年内实现河道水体全达标,环城四区2年,两区三县3年消除河道黑臭、实现水清。到2013年年底,全市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339万吨、污水处理率达到90%(中心城区、滨海新区95%,环城四区90%,两区三县80%)。
市区四片雨污合流“分家”
不少河道的水体质量在汛期显得尤其差,主要是污水直排和雨污混排导致的,当雨水大量灌注污水管道时,便连同污水一起排放进河道。特别是环城四区、两区三县污水直排现象较为严重。目前,环外区县城区基本为雨污合流,在今年的清水工程中,市区计划改造五大道片区、昆明路片区、南市片区、西站片区在内的四大片雨水污水混排管网,将汛期的雨水从污水管道中分离出来,经由单独管网排入河道;污水则由独立通道被送进污水处理厂,减少汛期污水对河道的水体污染,有利于海河、子牙河、南运河的水质改善。
同时,封堵河道内的污水排放口也是保障河道水体质量不可不实施的步骤。目前,市区内河道截污工程全面开工。今年要求中心城区水循环改善工程、区县19条河道清淤工程主汛期前要全面完成,重点抓好北塘排水河、陈台子河、红泥河3条跨区河道截污、清淤;区县19条河道截污、护砌工程要全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