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唤起公众的水意识,建立一种更为全面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体制和相应的运行机制,1993年1月18日 ,第47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WorldWaterDay)。2011世界水日的主题是“城市用水:应对都市化挑战”。
昨日是第十九届“世界水日”,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城市用水:应对都市化挑战”。记者昨日从省水利厅获悉,广东面临严重的水质性缺水,十二五期间将实施珠三角“西水东调”工程,逐步建立起跨流域、跨地区的供水网络。
广东水质性缺水严重
据统计,目前广东年平均降雨量为1774毫米,是全国平均值的2.74倍,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830亿立方米,面对如此丰沛的降水,广东水资源紧张从何而来?广东省水利厅介绍,广东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资料显示,广东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2100立方米,低于全国人均2200立方米的水资源占有量,是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
省水利厅指出,由于改革开放初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过于粗放,导致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水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一些地区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水质每况愈下,属典型的水质性缺水。据了解,目前珠江三角洲的有些河段以及粤东、粤西的部分河段,水质为劣Ⅴ类,已出现了严重的水质性缺水问题。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也是造成广东水资源挑战的重要因素。水利专家分析指出,广东自然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时间上高度集中于汛期,80%的降雨量集中在主汛期6-9月,主要以洪水形式出现并迅速流向大海,成为不可支配的水资源。广东的枯水期是从当年10月至次年3月,此时正是工农业用水高峰期,容易出现旱情。
十二五期间实施西水东调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聚焦水利改革发展,提出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2008年广东通过东江分水,以水定需,纷纷限制高耗水产业,调整产业结构,用水量上升势头得到初步遏制。据悉,省水利厅正开展《广东省韩江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编制工作。其他主要江河的水量分配工作也将适时启动,力争在全省几大流域内建立以水定需、量水定产的水量倒逼机制。
为缓解广东水资源紧张,“十二五”期间,广东将建设一批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跨流域调水引水骨干工程。包括将完成珠海竹银水源工程、湛江鉴江供水枢纽工程建设,加快雷州青年运河灌区、高州水库灌区、韩江粤东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广东还将在十二五期间实施珠三角“西水东调”工程、惠来中东部供水工程、茂名东南部沿海调水枢纽工程、汕头市南澳引韩供水工程、潮州市饶平供水工程等引水调水工程建设。推进三角洲城市群供水工程建设,逐步建立起跨流域、跨地区,覆盖全珠三角的科学配置、高效统一的供水网络。
广东其实有很多节水空间
近年来,广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节水力度,2004年至2009年,广东省人均综合用水量和万元G D P的耗水量连续6年呈大幅下降态势。
但专家认为,广东目前还没形成良好的节水和水资源忧患意识,随意用水现象严重。2009年的《广东省水资源公报》显示,广东的总用水量、总耗水量、排污总量等指标依然位居全国前列,人均用水量依然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用水量大、耗水量大、产污量大、利用率低,依然是广东水资源利用中突出的现实矛盾。
广东省水利厅指出,广东其实有很多节水的空间。例如,同样是经济发达的城市,广州2009年的人均综合用水量为731立方米,而深圳仅为203立方米。有关专家表示,广东必须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强化取水许可,逐步进行水价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广东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