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22日的“世界水日”,主题是“城市用水:应对都市化挑战”。在都市化的挑战面前,广西的城市用水应付得过来吗?昨日,广西各界专门在南宁召开座谈会共谈“水事”。
基本搭建出水土保持监测网络
刚于3月1日实施的新《水土保持法》,自然成了这次座谈会的焦点。据了解,“十一五”期间,广西水土保持治理投入大幅度增长,5年里,全区水土保持总投入4.28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25倍。同时,广西还对232条小流域进行了综合整治,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17平方公里。
水土流失如此严重,是否可以预报并提前采取措施呢?有关人士向记者介绍,预报的前提,是要有最基本的观测资料。在“十一五”期间,依托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二期工程,完成1个自治区总站、14个市级分站及26个水土保持监测场站的建设,基本搭建出广西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框架。这些监测网络,将成为未来水土流失预报的重要依托。
值得关注的是,按照新《水土保持法》的规定,要根据水土流失调查结果,划定并公告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属于这些重点区域的地方政府,要建立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这意味着通过牺牲水土来获得政绩的做法行不通了。
南宁在城市周围“开辟”水源
城市污水,正是城市用水中需要应对的挑战。虽然2010年的《广西水资源公报》仍在制作中,但根据《广西主要供水水源地水资源质量状况月报》,也可管窥一豹。比如,根据广西水利厅水环境监测中心发布的月报,在2010年12月,南宁市只有邕江一个饮用水源地,因粪大肠菌群超标导致不合格。
正是基于对水源来源单一的担心,一旦上游发生类似“松花江污染”的事件,整个城市都将陷入无水可喝的境地。为此,近年来,南宁也在城市周围“开辟”水源。城市附近的中型水库——龙潭、天雹,以及部分小型水库,在应急状况下都可以为城市临时供水。
水资源专家介绍,2010年广西总用水量有所减少,但广西各城市水源的水质基本稳定。其中的一个原因,正是广西所有县城正在大力建设污水处理厂。
北部湾建设要“饮”郁江水
水软弱无骨,却是支撑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必要“硬件”。目前,广西也有一些城市仍然面临着水资源缺乏的困境。玉林市有两个饮用水源地,一个是苏烟水库,一个是南流江。南流江颠覆了“向东流”的印象,是一条从东南流向西北后再拐弯的江河。不过,因为各类工厂带来的污染,使得玉林仍面临着守着江河没水喝的尴尬境地。据悉,目前玉林有意从流经贵港的郁江开一个口子,引郁江水到市区,解决干净水资源短缺的燃眉之急。
正在快速发展的北部湾区域,也需要大量的水来支撑。从河流图来看,从钦州入海的钦江,其发源地距离邕江下游的郁江西津水库很近。一项从西津调水到钦江的工程,已经正在建设之中。工程完成后,将使钦(州)北(海)防(城港)一带的用水得到大力补充。
不过,饮别处的水,救自己的急,仍不是发展的上策。正如今年中央一号文所强调的,要“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也就是要对取水总量、排水总量及用水效率都进行控制。为此,广西也正在进行水资源承载能力及用水总量等的研究。(记者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