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 见习记者闫艳 通讯员李莉 记者高杰
江苏省常州市从2008年起在全国首创实施市长挂帅的“环保月度点评”制度,构筑了全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合力治污的大环保工作机制,共同推进了近4000个治污项目的如期完成,有力促进了城乡生态环境的改善。2009年,常州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加到334天,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84.85%,国家生态市建设27项考核指标有23项达标,达标率从2006年的36.6%上升到85.2%。2009年,常州市环境信访总量比上年下降22.8%,减少1543件,群众对环境保护的满意率达98.6%。
将目标、项目、进度、责任分解到人
面对广大群众迫切需要环境质量尽快得到明显改善的强烈愿望,怎样加快治污进程?常州市政府创立了由市长挂帅的“环保月度点评”制度,建立了“共唱一个调,齐力种好责任田”的联合治污机制。由常州市长王伟成和副市长朱晓敏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制订了为期两年的《全市环保在行动方案》,将常州市环保工作重点归纳到太湖治水、城区清水、净化空气、生态市建设和污染减排等3958个项目中(其中,2008年为1502个、2009年为2456个),把目标全部分解到各辖区和建设单位,并通过市政府任务书的形式,进一步细化落实。各级各有关部门则进一步将目标、项目、进度、责任分解到人。
通过点评制度,公开治污工程进度
为形成众人联合治污的阵势,常州市政府通过“环保月度点评”制度,公开和点评每一项重点治污工程的进度。每个月的20日左右,召开常州市环保专项行动点评会。会前各有关部门按专门督察方案组织联合现场督察,掌握进度情况,会上先以多媒体和下发文件的方式通报常州市上月环保工作情况,根据考核打分细则,对各市、区河道水质断面达标率、减排完成率、重点污染源达标率和重点任务完成率、环境信访考核得分等指标进行排名打分,并形成综合得分及排名在媒体上公开。各市区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对策做表态发言,由市长和副市长做总结讲话,点评完成情况,部署下一步工作。
9名市委常委挂钩督察19个水质考核断面
为把“环保月度点评”所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常州市政府还实施了系统的配套制度。坚持实施常委分工负责制和环保问责制,每个市、区的环保工作都有一名市委常委挂钩负责,对相关地区、部门或单位未完成环保任务的采取“一票否决”等手段严厉问责,从2009年起,又完善实施市委常委“断面长督察”制,由9名市委常委挂钩督察19个水质考核断面,并完善实施了“河长制”和项目负责制,以推进治理规划、项目、资金和责任的“四个到位”。同时,从2008年起,常州市政府还实施了单位和领导个人目标保证金制度(各市区政府、各市区党政“一把手”和市建设、水利、环保3部门主要负责人分别向市财政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按规定实施考核奖惩)。从2009年起,常州市又推行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减排和秸秆保证金、绿色信贷、以乡镇、街道为单元的环保网格化管理等制度、实施排污指标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进一步建立多元的环保投融资机制等。
据统计,常州市政府坚持“环保月度点评”两年来,有效调动了各级各有关部门做好环保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了政府在环保领域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两年来,常州市环境质量持续好转、节能减排效果明显、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生态指标明显提升、常州市环境信访总量持续下降、群众对环保的满意度持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