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创模”为东莞带来的变化,市区居民感受最深的应该是运河了。曾经黑臭的东莞运河已经连续三年实现水质好转,达到地表水Ⅳ-Ⅴ类标准,这来之不易的“一级跳”,凝聚着市委市政府多年来为运河整治的巨大付出。
运河综合污染指数逐步下降
何女士2006年来到东莞工作,她每天都要经过运河,对运河近几年的变化感受非常深刻。
市民何女士:“绿化好了,还有运河以前比较臭,现在闻不到味道,还有那些淤泥,以前运河的淤泥是非常黑的,现在好一点。”
监测数据显示,运河综合污染指数呈逐步下降的趋势,从2007年的16.57降至今年上半年的13.07,污染程度明显减轻。从污染物浓度分析,今年运河总磷浓度下降20.8%,氨氮浓度下降25.7%,溶氧浓度上升42.4%,运河水质达到地表水Ⅳ—Ⅴ类标准。
污水处理厂是水质改善头号“功臣”
从2005年起,我市全面启动34项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总投资超过120亿元。目前,已建成污水处理厂32座,新建截污管网720.28公里,新增日处理能力179.5万吨。截止目前,我市全市累计建成运营污水处理厂36座,污水处理能力达到468.5万吨/日,成为运河水质改善的头号“功臣”。
污水处理厂工作人员:“COD一般小于40毫升以下,氨氮就8毫升以下,总氮就达到15毫升以下,我们一般按照这个标准排放出去,我们排放出去后,对周边的水质得到一个改善,可以缓解城市污水河流的污染程度。”
全方位治理力争实现运河水根本好转
截止今年7月,我市已经组织开展了纯氧曝气、连续投菌等生态修复试验,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和经验,东莞运河主河道的路堤建设、河道清淤、河道拓展、水闸改建、沿线垃圾填埋场清理等各项整治工程也全面启动,全市中小河涌生态修复工程陆续开展,已有4条河涌开展了生态修复治理,建成沿河湿地公园6个,通过全方位治理,力争实现运河水根本好转。(记者:张忻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