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死亡的水草漂浮在灵水湖面上
武鸣灵水湖是全国三大恒温泉水湖之一,素有“龙津吐碧”之称。湖中九股清泉,潺潺突涌,水质、水位据称终年不变,是闻名区内外的游泳避暑胜地。前段时间,灵水湖里的水草突然大面积死亡,不由得引发人们对水质的担忧。近日,武鸣县政协邀请专家到现场调查,抽取水样检测,并向群众发放调查问卷,征询保护灵水湖的举措。
水草突然大面积死亡
10月25日下午2时,灵水景区显得比较安静,除了零星几个游泳者之外,还有几个当地妇女在岸边洗衣服。
湖水清澈见底,稍微令人遗憾的是,有不少枯死的叶子漂浮在湖面,有点影响风景。“那些都是死掉的水草,干枯以后浮上来的。”游泳者黄先生说,枯叶漂浮的地方看起来有点脏,他们游泳时都躲得远远的。
陆女士几十年来都坚持早起游泳健身,跟灵水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她很怀念以前的时光,“水底布满了水草,绿油油的,看起来特别舒服”。可如今这种大片大片的绿中间出现了不少空白地带,透过湖水,明显能看见水底的沙石。
记者从水面捡起一些水草,只见有的水草叶子明显泛黄,有的根部已经腐烂。
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从去年底开始,一些水草陆续死亡。他们刚开始以为是正常的新陈代谢,也没有采取什么特别的措施。可从今年10月中旬以来,水草大面积死亡,明显不太正常。
不少游泳者怀疑灵水湖的水质遭到污染,希望有关部门调查个中缘由。随后,当地环保部门和水厂等单位开始关注灵水湖的水质情况。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灵水湖上游既没有加工企业,又没有污染严重的厂矿,工业污染的情况并不存在。
水质有恶化趋势
#p#副标题#e#
不久前,武鸣县政协也开始关注这一奇怪的现象。灵水湖是武鸣县城10多万人饮用水的主要水源,早在2009年,政协就已经牵头开展调研保护工作。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的技术支持下,武鸣灵水水文观测站于当年8月成立。此后,该所有关专家经常到灵水调研,寻找灵水的真正源头,为保护水质提供技术支持。
今年10月21日,该所岩溶地质专家姜光辉博士等人恰好在武鸣,得知水草枯死之事后,同武鸣县政协有关人员一道去现场了解情况。
据悉,武鸣灵水水文观测站的数据显示,灵水湖的水质和水体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氯离子和硝酸根等离子呈持续增长趋势,水中生物的正常生长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水质有恶化的趋势。此外,枯水期水量比40年前减少50%左右,平均水体也下降到以前的70%。
综合数据分析和现场调查,姜光辉博士初步分析,首先,灵水水源受到了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其次,周边居民和游客长期在湖中洗涤衣物、游泳、洗澡,使用了大量化学洗涤物,残留物对水质形成污染。但具体原因还需进一步调查研究。21日当天,姜光辉从灵水湖里抽取了水草水样,带回桂林检测。
县政协发调查问卷寻良策
为了寻找保护灵水湖水质的更好办法,武鸣县政协发放了数百份调查问卷,希望大家建言献策。问卷发到县城灵源社区、新兴社区等8个社区,以及旅游局、灵水景区管委会、环保局、水利局等10多个单位。
98%的受访者认为,灵水湖是武鸣县城人饮第一水源,必须实行严格的保护措施,否则,逐步扩大的武鸣县城将面临无水可用的尴尬境地。灵水湖的水草突然大面积死亡,50%的受访者觉得,有人在湖内游泳和洗衣服是主要诱因。政协建议将灵水湖划分为保护区、游泳区和洗涤区,将洗涤衣服区设在灵水湖出水口拦水坝边,78%的受访者支持这一举措。
记者获悉,有不少人认为,应该完全禁止在湖内洗涤衣服,何必要分区保护那么麻烦。不过,要做到这点很难。首先,是附近灵源社区灵源村的村民们的习惯问题,长期以来,村民都在灵水湖里洗涤衣服,他们觉得这样不仅很方便,也容易洗干净衣服;其次,灵水景区的土地属灵源村所有,景区每年需缴纳一定的租金,村民们可自由进入景区,阻拦他们到湖边洗衣服很难实行。
开发和保护能否兼顾?
1999年开发灵水景区时,当地有关领导十分看好这一独特水资源带来的前景,租了灵源村20亩土地,大规模地建设停车场以及相关配套设施。
但是,景区开发这么多年以来,非但没有大踏步发展,反而常年入不敷出。2009年1月,景区因为拖欠当地村民数十万元租金,以致于大门被堵,后经当地政府协调才解决问题。
在武鸣县城面积正日益扩大,人口逐步增长的情况下,当地有识之士开始思考一个问题:灵水水位在逐步下降,县城以后有可能会面临缺水。既然灵水景区开发不出什么商业价值,反而导致水质越来越恶化,何不放弃开发灵水,转而大力保护?
有人则提出,灵水景区是武鸣县的一张名片,放弃开发以后,武鸣就少了一个扩大名气的机会。
灵水陷入了开发还是保护的两难处境。两者之间难道就没有一个契合点?
采访即将结束时,记者获悉,10月27日,武鸣县政协将邀请各有关部门商讨灵水湖水质的保护工作。(记者 唐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