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天津8月12日电(记者孙洪磊、曾健)于桥水库作为天津市唯一的大型山区水库,担负着整个城市供水安全的重任。然而,长期以来水库周边村镇并无污水处理设施,村内生活污水、垃圾和养殖废水直接排入坑塘,威胁库区水质安全。记者12日从天津市水务部门了解到,一种自主开发,基于微动力的生态处理示范工程开始在此发挥作用,收到良好效果。
记者当日在于桥水库北岸刘相营沟口看到,整整齐齐的芦苇、茭白、水葱等水生植物将一片人工湿地装点得格外迷人,更神奇的是,农村生活污水在这里兜一圈,就变成了清澈的活水。
据了解,该工程采用沉砂拦污、厌氧生物过滤、太阳能曝气和人工湿地优化集成的生态处理工艺,日处理污水4000平方米,在国内同类技术中处于先进地位。处理后的水体化学需氧量小于40毫克/升、总氮含量小于2.0毫克/升、总磷含量小于0.4毫克/升,甚至能够达到城市景观用水标准。
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张振说,与传统工艺相比,微动力技术具有出水水质稳定、成本低、效率高、节能、运行管理方便等优势。
据了解,玉桥水库周边,像刘相营沟口这样的排污口还有20个,天津市水务局计划计划今后全面采用此类技术,从源头上确保城市用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