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这是以往对农村环境现实的真实写照。25日至27日,记者随市人大常委会调研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工作时却发现,在长沙农村,有这样一批“先行者”:村民享受着和城区一样的保洁待遇,垃圾有人上门收,污水在家门口可以得到处理。
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
艳丽的美人蕉变身成为污水“清道夫”!原先臭气熏天的农村生活污水,流经一片密集种植这类绿色植物的人工湿地,很快就可以净化为清流。
在浏阳市葛家乡马家湾泉塘,一个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场,不仅让村民告别了以往那种污水乱排放的日子,当地那条蜿蜒的小河也变得清澈透底。
据介绍,人工湿地的底部依次铺设碎石、粗沙和细沙等,在上面栽种菖蒲、水葱、美人蕉等多种具有较强清污能力的绿色植物。这些艳丽的绿色植物,以及人工湿地中自然长成的各种浮游生物与微生物,会将流经的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吸附出来,转化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从而使水体本身达到净化效果。
据介绍,这样处理后的水质可达国家污水一级排放标准,每吨污水处理费不到0.1元,日处理污水达2000吨,能处理集镇上万人的生活污水。
猪粪渣一车能卖两百元
猪粪渣也能卖钱?在长沙县果园镇古楼新村,养着近3000头猪的宏顺养殖公司果园种猪场,这并不是一个传说。
家门口有一个大养猪场,附近村民并没有遭遇猪粪围村的烦恼。为治理猪粪难题,宏顺公司先后投入43万元引进红泥沼气技术和设备,投入5万元购置干湿分离机,投入27万元引进美国埃西博克微动力生物好氧处理设施。从猪舍出来的污水,经过干湿分离后,猪粪渣可以作为有机肥料,一车能卖上200元;污水产生的沼气,养殖场自身用不完,还可供应周围3公里内50户农户日常生活能源。
据估算,污水处理设施未建成之前,该养殖场电费支出为15000元,项目建成后电费支出仅为3000~5000元,真正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标。
农民享受城区保洁待遇
在莲花镇桐木村一栋青砖白墙灰瓦的民居前,村民彭维奇正在把废弃的塑料泡沫倒入自家前面的绿色垃圾筒里。作为新型农民,彭维奇非常清楚自家的垃圾该怎么处理,煤灰填埋在自己的菜地里,既可以堆肥,又可以松软土壤,防止土壤板结。餐厨垃圾有人上门来收。像塑料这种不可回收的垃圾,要放在家门口的不可回收垃圾桶里。
“自镇上建立垃圾中转站后,居住环境改善了,老百姓的收入也提高了。”莲花镇党委书记杜湘晖介绍说,以前很多村民都有乱丢垃圾的习惯,一天下来该镇的垃圾多达16吨,要运三大车才能运完,垃圾处理成本非常高。垃圾中转站投入使用后,每天都会派清洁人员进行垃圾的收集和处理。现在的莲花镇享受着和城区一样的保洁待遇,在全面展开农村污染治理工作后,如今的莲花镇整洁、干净,像公园一样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