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副省长李兆前(右二)在潍坊市长许立全(右一)、副市长胡岗(左二)、市环保局长王秀禄(右三)的陪同下检查小清河污染治理情况。 孙鹏 摄

潍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永兴(左二)在市环保局长王秀禄(右二)的陪同下深入企业查看废气自动监控设备运行情况。 孙鹏 摄
编者按
山东省潍坊市筛选出了100件大事要事形成“百项重点环保工作”并将其纳入“民心工程”予以推动,在全市范围内构建大环保格局,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潍坊市环保局以此为契机,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在污染物总量减排、重点流域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全市经济发展大局,先后向国家和省推荐上报生态环保项目达118个。
◆王秀禄
环境保护是一项社会工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涉及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以及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建筑、服务各个领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事业在取得突破发展的同时,传统的环境管理措施和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仅靠环保部门单打独斗已不再适应形势需要。
从社会实际情况来看,水环境质量改善问题,除了环保部门加强点源污染监管、确保排污企业稳定达标排放以外,更重要的是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正常运转才能真正控制向水体排放超标污染物,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管理涉及财政、建设、规划、市政等多个部门;城区空气质量的改善,要做到督促企业建设脱硫设施、加快取缔城区小燃煤锅炉、推动集中供热齐头并进,才能解决“冒黑烟”问题。另外,像机动车尾气治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等等,这些工作如果仅靠环保部门自身努力,没有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很难完成任务。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状况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潍坊市环保局结合自身职能,以建立“百项重点环保工作”推进机制为切入点,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过程和重要议事日程,在构建以政府为主导、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大环保格局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提升了环保工作层次,推动环保工作实现了新的跨越发展。
◆ 环境保护是一项社会工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涉及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以及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建筑、服务各个领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事业在取得突破发展的同时,传统的环境管理措施和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仅靠环保部门单打独斗已不再适应形势需要。 从社会实际情况来看,水环境质量改善问题,除了环保部门加强点源污染监管、确保排污企业稳定达标排放以外,更重要的是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正常运转才能真正控制向水体排放超标污染物,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管理涉及财政、建设、规划、市政等多个部门;城区空气质量的改善,要做到督促企业建设脱硫设施、加快取缔城区小燃煤锅炉、推动集中供热齐头并进,才能解决“冒黑烟”问题。另外,像机动车尾气治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等等,这些工作如果仅靠环保部门自身努力,没有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很难完成任务。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状况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潍坊市环保局结合自身职能,以建立“百项重点环保工作”推进机制为切入点,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过程和重要议事日程,在构建以政府为主导、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大环保格局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提升了环保工作层次,推动环保工作实现了新的跨越发展。
聚拢十指攥成拳 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针对长期以来严重影响或制约环保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采取县、市、区提报和市环保局指定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列出了100件大事要事形成年度“百项重点环保工作”,由市政府下发文件,把工作任务分解下达到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全市16个县(市、区)党委、政府均将环境保护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把“百项重点环保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并作为“民心工程”予以重点推动,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初步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与此同时,为确保百项工作落到实处,一方面加强督察调度,联合市政府督查室定期对“百项重点环保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督察,实行一季一调度、半年一通报、年终考核。另一方面,强化考核奖励,市委、市政府把“百项重点环保工作”纳入对各县(市、区)年度环境保护工作综合考核。市环保局联合市人事局、市财政局下发了《潍坊市2009年度环境保护工作考核奖励实施细则》,成立了年度环境保护工作考评小组,制定了具体考核实施方案。根据考核结果,对成绩突出的进行表彰奖励。同时,还对各县(市、区)水环境质量改善、空气环境质量改善、总量减排完成情况实行单独考核,对成绩突出的实行“以奖代补”。截至目前,除个别项目因特殊情况外,“百项重点环保工作”进展基本顺利,完成率达到了90%以上。
“聚拢十指攥成拳,齐抓共管成合力。”实行“百项重点环保工作”以来,环保部门综合协调的职能得到加强,已经由过去注重自己单独行动转变为更多地依靠综合协调、监督指导等来推动政府各个部门和社会各个方面共同推进环境保护。环保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得以改变,通过建立理性而务实的环保考核指标及任务指标,不再唱“独角戏”,政府和相关部门更加积极主动地履行各自的环境保护职责,共同实现环境保护的各项目标,解决了环境问题上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的现象。将“百项环保重点工作”推进机制纳入党委、政府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后,使环保工作融入政府决策当中进行重点研究,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中重点推进。环保部门更加积极主动地为党委、政府宏观决策提供客观详实的参考依据,而党委、政府更加注重从宏观层面研究解决环境问题,进一步推动了环保工作开展。通过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联动机制,逐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大环保格局。
推进管理机制改革 大胆探索与尝试
在初步形成了大环保格局的基础上,按照潍坊市委、市政府深化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总体部署要求,市环保局围绕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在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等4个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与尝试。
大力推进CDM项目发展。提请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培育开发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全市发展CDM项目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等。联合市委组织部在北京举办了首期CDM项目高级研修班,全市70多名领导干部和企业负责人参加了培训学习。潍坊商业银行和鲁丽集团在山东省率先签订了首例“碳金融”专项贷款,全市已有8家单位签订了CDM项目合作协议,培育储备了11个项目,基本构建起了政府引导、部门推动、市场运作和以企业为主体的CDM项目良性发展机制。
基层环境管理机构建设试点工作基本完成并达到了预期效果。根据各乡镇(街办)的区域发展定位及产业结构特点等,在全市开展了基层环境管理机构建设试点工作。目前全市已组建设立了56个乡镇基层环保所,新增编制104人,基本构建起了“横到边、竖到底”的环境监管网络体系,为进一步统筹城乡环保一体化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
积极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借鉴其他市先进经验做法,进一步建立完善初始排污权分配、排污权交易和排污权储备调控“三个机制”,论证提出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实施方案,为170余家重点监管企业发放了排污许可证。
加快推进领导干部任期环保工作审计。开展了领导干部任期环保工作审计指标体系调研工作,并在全省率先制定了市域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方案(草案)。实施了重点工作跟踪督察、环境执法约谈等制度,研究制定了《市属企业环境管理权限下放实行属地化管理意见》,加强4个区的基层执法人员与装备能力建设,进一步了理顺市、县(区)两级环境管理体系。
服务经济发展大局 促进经济环保双赢
作为环保部门,潍坊市环保局切实注重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全面加快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步伐,在污染物总量减排、重点流域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去年,全市共投入减排资金16.8亿元,先后完成了44个化学需氧量和56个二氧化硫重点治污工程并发挥减排效益。全市11个省控重点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同比提高9.1%,辖区内7条主要河流重点监控断面的化学需氧量、氨氮分别比上年下降6.3%和2.8%;城区空气质量良好天数达到了183天,空气良好率达到50.14%,同比提高了5.48%。不断强化环境执法监管水平,先后组织4次大规模环保专项行动和30多次建设项目环评检查、放射源监管等执法检查活动,开展了3次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行动。全年共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236起,对186家企业采取了关停、限产或限期治理措施,对15家存在苗头性或轻微违法的单位进行了约谈警告,重点污染源环保设施运行率和排放达标率分别达到了98.2和96.1%。
坚持监管服务并重,促进经济环保双赢。紧紧抓住中央扩大投资拉动内需重大机遇期,先后向国家和省推荐上报了118个生态环保项目,投资额达93.4亿元。配合有关部门争取国家拉动内需投资全市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项目74个,投资额23.5亿元,占总投资的54.9%。对400个中央扩大内需投资项目全部履行了环评审批,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单位,使一批市里重特大项目在最短时间内通过环评审批,确保了建设进度。
同时,严格项目审批和环境准入,坚决杜绝新上“两高一资”项目,大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去年共审批项目1003个,投资总额达148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31.5%和30.9%,建设项目环评率和“三同时”执行率均达到了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