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楚天都市报)记者:近几年,襄樊市经济发展速度很快,招商引资成效显著,随着深圳工业园、航空工业园、余家湖工业园等几大工业园区的建设,以及城区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自来水的需求也大大增加,对供水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请问水务集团将如何应对和迎接这种挑战?
李平:从2008年开始,我市经济发展提速,各工业园区建设突飞猛进。为支持园区建设,水务集团不断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地争取和筹措资金,确立了近三年的供水基础设施投资发展计划。粗略估计,近三年用于城市供水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将达到4个亿。襄樊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目前的总资产也才4个多亿,近三年的投入几乎相当于我们过去50年形成资产的总和。
我们还将与水利部门联手,大力发展区域供水,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逐步解决城市周边群众饮水难问题。当然,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是,有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以及广大市民的理解和支持,我们有信心把城市供水事业发展好,力争做城市发展建设的排头兵。
记者:未来三年,水务集团将投入四个亿的建设资金,这么多的资金如何去筹集?
李平:这是个企业目前最困难,最迫切,最不好解决的难题,也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多年来,水务集团投入了大量资金搞基建。2005—2008年四年间,企业固定资产增加近2个亿,而银行贷款已达1.6亿元,企业资产负债已接近46%.
近年来,工业结构调整,企业持续亏损,后续投资能力大大下降。供水行业的公用性特征和保本微利的水价政策也使企业发展能力显得不足。供水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大,沉淀期长,回收效益慢,虽然社会效益明显,但经济效益低下。单靠企业本身是没有办法完成投资的。
我们需要积极争取各个方面的支持。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投入。2009年,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水务集团从国家4万亿拉动内需资金中就积极争取到1200万元建设资金。
二是争取政策和政府的支持。按照全国其他城市的作法,地方政府是供水企业所有者,也可以说是唯一股东。希望政府能够尽快理顺供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管理体制,减轻供水企业因发展而带来的负担。近年来,市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仅2009年政府投入就增加了3000万元。下一步,在水价调整及相关政策扶持上,水务部门还将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
三是靠企业自筹。主要通过银行贷款和企业折旧来实现。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每年的折旧费大约在1800多万元,近几年来,这些资金约80%都用于供水管网的发展和改造上,其余的20%用于制水厂设备更新改造。今后投入资金可能更多一些。
四是通过其他融资渠道,例如引进战略投资伙伴,加快发展区域供水等。
记者:水是城市发展的命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请问你们是如何定位供水服务的?
李平:水务集团是一个公用服务型企业,我们深知自己肩负使命的光荣和职责的重大。之前,我们开通了24小时服务热线,推行“一站式”服务,实行“首问责任制”,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服务品质,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可。下一步,我们将针对不足,进行总体设计和系统规划,采取多种手段,力争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快捷、高效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