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多月,中部非洲国家喀麦隆经济首都杜阿拉的居民惊喜地发现,三天两头停水的现象不再出现,早晚用水高峰时间拧开水龙头,水流汩汩而出,深夜接水留供次日的麻烦事已成为过去。当地媒体的连续报道让喀麦隆人知道,这全部得益于中国人实施的供水工程。
6月25日,杜阿拉供水工程举行一期竣工暨二期开工剪彩仪式,活动过程中的画面被喀麦隆各大电视台多次重播。在喀多名部长、滨海大区各级地方官员及众多民众的目光注视下,喀麦隆能源与水资源部长通迪奥代表政府为项目承建方代表、中地海外建设集团喀麦隆公司经理肖新生等四人颁发喀麦隆骑士勋章,以表彰中方为项目实施做出的贡献。
喀方人员在中国驻喀麦隆大使薛金维陪同下参观水厂,跟随报道的电视镜头将供水工程种种现代化设施展示给喀麦隆全国观众:黄浊的河水,从河边泵站取上来,输送到达静态混合器,多次絮凝、反应沉淀、过滤,再加入消毒剂,最后涌入清水池。就是这里的水,再走20多公里的管道,沿途加压经过两个水塔,最终进入杜阿拉城区的千家万户,全过程都是自动化控制。
接下来几天,《喀麦隆论坛报》在报道中反复提及“杜阿拉人迎来新时代”,“‘缺水’、‘限量供水’之类的词汇永远留在故纸堆”,“感谢中华人民共和国110亿非郎(约合1.71亿元人民币)贷款”,“感谢中地海外建设公司的施工”,“感谢中喀两国政府兑现承诺”,“让我们欢庆这个水的节日”……
新闻报道如此隆重喜悦,因为杜阿拉人民终于看到摆脱缺水之苦的希望。杜阿拉拥有近300万常住人口,是喀麦隆第一大城市,也是最主要的港口和交通枢纽,经济政治地位举足轻重。由于海水倒侵严重及生活污水渗入等问题,杜阿拉生活用水长期存在极大困难,全市只有约三分之一的地区能用上自来水,且水质很差。由于缺水和饮水不净,杜阿拉每年因霍乱致死二三百人,民众不满情绪激增,饮水问题逐渐演化成社会和政治问题。记者: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