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我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战略的响亮提出,为生态云南建设赋予了更加深远的意蕴。
2010年2月9日,省委书记白恩培在领导干部会议上再次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良好的生态是我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
承载着云南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美好愿景,生态云南建设,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强力的推进,为云南的明天,铺设绿色的基调。
七彩云南保护行动
代言云南良好形象
2010年2月23日,从北方来西双版纳度假的沈晔,恋恋不舍地告别这片温情的土地。在机场,他告诉记者,这里的绿色让他的心如此宁静,云南真美。
关键的是,云南的美,正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被保护。“云南是生态环境最好的地方,是生态环境保护得最好的地方,是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处理得最好的地方”,这既表达了云南对自然资源禀赋的理性盘点,更表达了云南在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上的积极作为。“七彩云南保护行动”正是我省落实生态立省、环境优先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立足我省优势,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从2007年2月开始,3年来,以“七彩云南?我的家园”为主题,以环境法治、环境治理、环境阳光、生态保护、绿色创建、绿色传播、节能减排为主要内容的“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在云南全面铺开,并成为了云南环境保护的一张名片。据不完全统计,“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启动以来,国内外媒体报道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的新闻达14.5万余条,手机短信报道达6000余万条,收看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启动仪式直播30分钟以上的达1830万人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亮点纷呈的“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已经成为了云南环境保护良好形象的代言。
最近,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编制《七彩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省建设的主要任务和硬指标,进一步细化分解、融合凝练到“七彩云南保护行动”中。紧紧围绕生态意识、生态行为、生态制度三大领域,从狠抓生态意识、生态经济、生态安全、生态社会、生态制度5大建设,到实施九大高原湖泊及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节能减排工程、生物产业发展工程、生态旅游开发工程、生态创建工程、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生态意识提升工程、民族生态文化保护工程、生态文明保障体系建设工程等10大工程,“七彩云南保护行动” 让生态云南建设有了更加蓬勃旺盛的活力,而生态云南建设也进一步提升了“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的高度、深度以及宽度。
全面提速
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防治
在生态云南建设的强力推动和“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的着力实施下,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全面提速。
坚持“一湖一策”抓好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是七彩云南生态文明的标志性工程。
从2007年开始,省政府连续召开了滇池治理现场办公会和滇池环湖截污现场会等重要会议,认真总结了九大高原湖泊水环境综合治理近10年来的经验教训,认真学习借鉴国际、国内湖泊治理的先进经验,深化改革,创新思路,确定了环湖截污和交通公路、外流域调水及节水、入湖河道综合整治、农业农村面源治理、生态修复与建设、生态清淤等六大工程治理思路和措施。编制了滇池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补充方案,并成立了省政府滇池水污染防治专家督导组,切实加大监管检查力度。省人大、省政协也加强了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民主监督。在省级各部门和昆明市同心协力、密切配合下,目前,盘龙江、宝象河等29条主要入湖河道治理效果明显,各项治理工程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尤其是滇池流域污水处理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短短一年时间,主城区污水处理能力实现翻番,由原来的处理55.5万吨/天,跃升到110.5万吨/天。
滇池治理6大工程措施,不仅是滇池治理的重大创新,对我省其他湖泊治理工作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抚仙湖、星云湖截污力度不断加大,异龙湖退塘还湖取得进展,泸沽湖“8大工程”全面完工效益明显。
湖滨带建设、农村环境治理等一系列实在有效的举措,换来洱海水质重新变清变好,洱海经验也成为了我省环境保护的一面旗帜和一份骄傲,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国家有关部委的充分肯定,上百名环保官员来参观取经,叫响全国。
截至2009年12月,全省九湖“十一五”规划项目完成了74项,完工率达34.91%;开工建设120项,开工率94.34%;累计完成投资83.03亿元,其中,滇池2009年完成投资36.6亿元,超过“十一五”前3年投资总量。九颗湖泊明珠在高原上闪烁生辉。
节能减排
保障云南青山绿水
“宁可牺牲一点发展速度也要保护生态环境,要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一起考核,使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全面提升。”“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是根本,保护是前提,谁占领了环境资源的制高点,谁就赢得了发展的先机。”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云南把节能减排作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大刀阔斧地推进。围绕国家确定的我省“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削减目标,制定减排计划,签订减排目标责任书,加强检查考核,建立了省级污染减排专项资金,大力推进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同时,连续3年深入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经过艰苦努力,“十一五”前3年,全省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0%,实现社会节能780万吨标准煤。全省淘汰落后产能顺利推进,重点领域节能成效显著。
与此同时,我省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按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省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推进并重,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建设进度明显加快,筹融资工作成效明显,投融资平台搭建进展良好,监督检查适时开展,目前,全省规划建设的248个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已经有220个完成前期工作,开工建设170个,其中57个已经进入试通水或试运营阶段。全省的城镇污水处理率达60%,生活垃圾处理率达61.9%,城镇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绿色,将是云南的生产力,保护这片绿色,保护这种和谐,就是为云南的明天积蓄动力,绿色的梦想,正由此伸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