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清泉顺山而下,流经数村却不受污染。市水务部门在山区水源地保护中创新地实施“污水、垃圾、厕所、环境、河道”五项同步治理,640个村庄建成小型污水处理站。目前,本市有128条山区小流域水质优于地表水Ⅲ类,达到饮用水源标准。
门头沟王平镇西王平村地处永定河三家店水库上游,永定河一级支流“王平大沟”穿村而过。村口,一幢小木屋“浮”在水池上。离得近了,能听到木屋里低沉的“嗡嗡”声。“这就是我们村的污水处理站,”村委会主任魏喜振介绍,“全村160多户人家的污水都通过管道送到这儿。”污水处理站全自动控制,蓄水达到设定量,水泵自动启动,经过沉淀、过滤、膜处理等数道工序,污水变成一股清泉流入蓄水池。
永定河是饮用水源地,经过处理的再生水也不再排入河道,而是通过长长的输水管引到村后山上。登山而望,一片开阔的梯田上,种满一人多高的核桃树。魏喜振说,“经过处理的污水、还有集蓄的雨水,都让这些果树‘喝’了。”500亩的核桃林,去年创收17万元,为西王平村主要经济来源。
“王平大沟”上游,还有东王平村、吕家坡等三四个村庄,每个村庄,都有独立的污水处理站,垃圾也都通过分类收集运出山,沟内常年清水潺潺,下游三家店水库水质全年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
这条被当地百姓称为“王平大沟”的流域就是本市山区小流域治理的一个缩影。
山区是北京主要的水源涵养及供给地,500多条溪流散布山间,小流域的清洁直接关系到水源安全。
为解决水源区农村、农民的水污染问题,水务部门改变了过去单一清理河道的办法,实施沿岸村庄“污水、垃圾、厕所、环境、河道”五项同步治理。
目前,山区640个村庄建成小型污水处理站,每天减少上万吨污水直排入河;建设垃圾收集、处置站3000余处,每年转运消纳垃圾2.4万吨;完成农户改厕8万户;村庄绿化面积增加100万平方米,河道两岸植树、种草3万余亩。经检测,128条小流域经治理达到生态清洁标准,主要水污染物平均消减20%以上,水质全部优于地表水Ⅲ类,达到饮用水源标准。优美清洁的河流为当地注入了发展活力,128条生态清洁小流域中,77条发展了自然生态旅游,26条发展了特色果品种植采摘,农民人均增收20%以上。